18/10/2019
【報告解讀】專家研究=永恆真理? 一個可信的觀點,須由不同研究團隊的共識得來
生活上有各種各樣的難題,大家都希望可以找到「治標治本」之法。對於人類千奇百怪的行為,大家更希望了解到當事人的心態。如果這些是一些人人都會做的事,大多數人都有的必然反應,我們就會視之為「常理」,覺得容易理解明白。但當遇上非日常之事,大家都會訴諸專家權威。在要查究人類心態的時候,心理學研究報告便大派用場了。
有人想明白為何有人會信邪教、為何有人會隨機殺人、為何有人會埋沒良心等等。於是大家就請教心理學研究教授或心理學家們,搬出一些理論、實驗室研究結果來解釋這些現象。一時之間,恍然大悟:「啊!原來這是『羊群心理』、『從眾效應』、『性格障礙』、『反社會人格』……」好像這些都是永恆的真理,唯一的論述。
作為聰明的讀者,閣下必須要明白心理學理論就是理論,各大門派有截然不同的觀點與角度。有些是傾向生理和遺傳的觀點,有些則是傾向後天環境文化的影響。例如有學派會認為智能是天生遺傳因子為主要的決定原因,有學派就認為是家庭栽培、社會給予多元發展的機會更為重要。當然還有第三個學派認為這是先天和後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啦!
至於研究結果,讀者更需要小心處理。社會科學的研究大多數都是以訪問一大群人為主,邀請他們答問卷作面談,然後作出數據分析。於是,這些研究結果都可以受到研究員的理論背景、研究的論題、問題的設計、訪問員的態度等影響。這可以解釋到為何不同的研究團隊可以找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結果。
因此,要好好的參閲研究報告是很重要的。一個研究是不夠的,一個可信可靠的觀點論點,必須要有不同研究團隊,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文化背景、年代等都有相似的結果,這才可以站得穩陣腳。
有人只拿出一個在某年某地的硏究結果,如果是與其他那十個二十個結果是相反的話,那麼便要小心看清楚究竟是這一個違返常規,還是真的那般驚天動地,撥亂反正了!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