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2017
香港離電子支付普及還有多遠?
最近與內地朋友談到兩地電子支付的發展,他們都說現在出門基本上都不用帶現金,因為無論是去大商場購物,還是去小攤檔買袋水果,抑或是和朋友吃飯夾錢,甚至是去醫院看病,通通只要用智能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即可付款,十分便利。
移動支付刺激消費
今時今日,移動支付似乎已經滲透到內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除了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為便利,例如省卻了找零錢和不用再攜帶大量現金的繁瑣,有效刺激民間消費,帶動整體經濟增長,亦有助打造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競爭力。根據中國工信部統計,截至今年10月,內地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已經超過81億元人民幣,位列全球首位。北歐在電子支付方面也是一馬當先,丹麥自2016年起宣布停止發行紙鈔與硬幣,除了醫院、藥房、郵局等基本公共服務還會受理現金外,其他零售業均可拒絕收受現金。
八達通曾領先全球因何無以為繼?
事實上,本港的電子支付發展較很多地區更早,「八達通」自97年推出後已是香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不但受本地居民歡迎,更憑藉其領先的智能卡技術,成為全球多個國家的參考對象。雖然政府去年發出13個儲值支付工具牌照,但今年首季相關交易量不升反下跌3.7%。為甚麼更早使用電子支付的香港反而會在20年後毫無長進呢?
香港在流動支付方面的發展在過去幾年相對緩慢,關鍵不在於技術支援,而是在於消費者和商戶對電子支付繳款的接納程度。早前有調查指,香港人對電子支付安全欠缺信心,擔心私隱外洩和個人資產安全等問題。由於每一筆通過電子支付平台的消費都會被明確地記錄在案,企業可能會利用用戶數據和交易記錄營銷圖利,甚至可能出現不法分子利用有關資料進行詐騙和其他犯罪行為。
新加坡模式值得參考
當然,遲到總好過無到。最近,香港的電子支付發展總算是見到曙光,繼早前部分街市推出電子支付服務後,有數千輛的士亦預計在今個月內開始接受支付寶付款。金管局更計劃在明年9月推出一個跨銀行和跨平台的快速支付系統,期望可以覆蓋全港所有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例如八達通、支付寶和Tap&Go(拍住賞)等,只要知道對方的電話號碼便能做到即時轉帳。
金融科技是大勢所趨,要釋除大眾對電子支付安全的疑慮,政府應該檢視和更新現有法規,並對監管機制作出適當調整,保障使用者的權益,才能有效增強港人對電子支付系統的信心。中國央行便在今年牽頭成立「網聯」平台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服務,防範和處理詐騙、洗錢、違規等風險。新加坡亦計劃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電子支付系統,由政府主導推動無現金社會的發展。他們的經驗和模式都值得香港參考。
電子支付不只是科技創新
在推動香港電子支付的發展的時候,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除了要加強保障個人私隱,確保支付平台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外,也要考慮一些弱勢社群,特別是長者,可能會較難適應電子支付工具。電子支付的普及化要靠政府去承擔一個更積極的推動角色,除了做好教育工作,加強公眾對電子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的了解外,也要採取適切措施,鼓勵企業和商戶設立更多元化及人性化的支付系統,以提升人們使用電子交易的意願。電子支付涉及的不只是科技創新,還與其他工作範疇環環相扣,包括法例修訂、行業規範和推廣教育等,政府要多管齊下才能推動電子支付的發展。
#小標題為編輯所擬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