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16
成都歸來看香港:杜甫草堂和博物館
古人「五嶽歸來不看山」,我反其道而行,成都歸來多看了自己的家 - 香港。
四十年來,去了成都五次,目睹由當年沈睡的古城,到今天既充滿能量又承傳五千年文化的現代大都會,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贊歎。
成都的發展不限於興建大量高樓,而是在厚實的歷史文化基礎上,營造井然有序、視野寬闊、思維活躍和生機蓬勃的現代社群。
杜甫草堂擴充了,園林自然無甚斧鑿,文化氣息在綠意中瀰漫,歷史從碑文中滲出,遊人多而不亂,氣氛悠閒,「國家中心城市」的風度在安靜中顯現。
杜甫草堂沒有華麗,卻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淵源
反觀香港,自稱亞洲的國際大都會,但是我們的「杜甫草堂」在哪裏?高聳的所謂地標式高樓只是空虛的軀殼,我們的獨特文化和歷史記載在哪裏?又以怎樣的形象向市民和訪客展示?香港有同樣的恢宏大度嗎?我不懂回答。
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西面有四川美術館和四川省圖書館,以及今年才開放的成都博物館新館,北面則有由俄國風格的前展覽館改造而成的四川科技館,各座建築物形態優美,組成群落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反映了人類在溫飽之上的生活追求。美術館讓人感受世間的美,圖書館讓人感受書香,博物館讓人了解成都的根源,科技館讓人感受當今科技為人類打開的新局面,在各個館遊逛,人們學懂欣賞美,學懂求知識,知古鑑今,啟思未來,成為注入了涵養和有生命的活人,而不是只懂日做夜做的機械人,在國家重視提高人民質素的政策下,各個館都免費入場。
成都博物館新館
回頭看香港,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科學館、太空館、中央圖書館等,陣容不弱,多年來為香港人在勞碌之外增添生活色彩,滋潤着香港人的生命,感謝各個館歷任館長和同工的努力,展品都達到甚至超越國際水平,這方面香港不遜於成都。
稍有遺憾的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跟倫敦和紐約比,還欠一座自然博物館,此外香港政府內部一向有聲音認為博物館浪費金錢,批評參觀入數少,門票收入低,有人甚至想把博物館逐出公務體系讓其自生自滅,理應由政府主辦的香港海事博物館現時由民間艱苦經營,是這種思維逼出來的後果,反映只看金錢不見文化的狹獈心理,欠缺以歷史和文化為大都會根基的宏觀視野。
幸好今屆政府終於認識到博物館體系作為城市靈魂的重要性,不久前把部分博物館改為免費入場,雖然未及全面,總算開始撥亂反正,讓香港的博物館群體展示香港國際大都會的風姿和氣派。
願望向好的趨勢持續,不久將來看到更多博物館免費入場,海事博物館由政府資助,自然博物館啟動籌建。
成都歸來看香港,還有其他眾多方面,以後再談。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