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17
關注民生經濟 把握發展機遇
上周本欄提到,候任特首提出「公私營合作」,在現時的私樓土地上,試行興建「港人首置上車盤」,資助合資格的香港家庭置業。
本港經濟並未脫困,若凡事只講政治,難有突破困境。(資料圖片)
筆者嘗試在林太的意念上,更具創意、更進取地想,是否可以參考幾年前,恒地捐出新界地皮興建青年宿舍的模式,建立一套透明、公平、公開、在陽光下運作的機制,透過公私營合作,利用發展商的土地庫,以混合模式興建私樓及「港人首置上車盤」﹖
在香港長期未有大型造地計劃的前提下,幾乎各種土地供應途徑都費時,我們實在需要社會的共識,以創新的思維,突破框架,關鍵是為香港市民重然置業希望。若真的能夠成事,希望社會不要再用如「官商勾結」等口號把事情簡單化、政治化、「撕裂化」。
另一個相信全港都會有共識的議題,肯定是醫療體系的改善和擴充。過去3個月特首選戰信息滿天飛,但筆者對兩則新聞仍非常上心︰(一)流感高峰期時,公立醫院每日更新的消息,都有急症室單日求診最高逾6,000人次、內科病床佔用率幾乎全線超過100%;(二)去年,保險索償局接獲有關住院或醫療保險的投訴,按年上升13%,佔整體投訴50%。
普選並非萬能 不能解決社會問題
這些新聞或未被媒體廣加報道,但香港正面對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醫療需求正急遽上升,無論公、私營體系都「吃不消」,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人命悠關的問題,既然如此,社會實應將此共識向議會反映,向保護主義說不,爭取增加輸入海外醫生來港執業,不要再出現去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草案),居然被一人之力拉倒的荒謬情況。
筆者聞說,這場離譜的鬧劇,源於醫管局由於資源所限,居然宣稱未必能完全吸納所有本港醫學院畢業生!部分別有用心的醫生便趁機散播謠言,訛指政府推動的草案,背後的陰謀是「陰乾」本港的醫學畢業生,甚至要把他們送到「一帶一路」國家發展!由此可見政治陰謀論「毒害」利民政策的程度。候任特首已承諾將提供所需資源,確保醫管局能聘請所有本港醫學畢業生,並增加培訓機會,是撥亂反正的第一步。但整個醫療體系的改革和擴充,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無論如何,筆者向來都不信「政治先於民生」的理論。否則,泛民議員便需解釋,上述的議題,真的全都要在「公民提名」的選舉制度下才能成事嗎?選舉制度和教師的教席有何必然關係?難道一天不普選,我們就不建新的醫院、不輸入海外醫生嗎?還是沒有公民提名,我們的父母們就不會生病?
泛民議員聲稱自己注重民意,拿著區區三個月的民調(以及一個目標100萬人,結果得6萬人的網上投票結果),便指候任特首民望低,只差沒有在她當選一刻便叫她下台,卻把另一位他們過去9年半罵得狗血淋頭的同屬建制的候選人,捧成民主鬥士;那麼筆者懇請他們看看一個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自1992年便發布的長期民調,表示自己「最關注政治議題」的受訪者,過去25年都未曾超過25%;相反最關注「民生」及「經濟」議題的合計比例,則長期高企於八成以上!所謂「必先重啓政改」的民意基礎,到底何在?
只談政治議題 漠視發展同樣離地
筆者仍記得,幼稚園上課時曾經種過蠶豆,老師說要蠶豆健康生長,陽光、水分、養料三者缺一不可。筆者認為,建構文明社會的道理一樣,直選制度、經濟發展、社會支援,三者必須並駕齊驅,各自都是「必要但非充分條件」(necessary but insufficient condition)。說「沒有民主,何來民生」的人,就等於相信一味只曬太陽,但不澆水、不給肥料,蠶豆都會自行生長一樣「離地」。
筆者相信,以候任特首豐富的公務經驗和極高執行力、對服務港人的無限使命感及熱誠(林氏家人已經等了她兩個五年,如今至少又要多等五年)、有口皆碑的勤政愛民態度,若連這樣一位「香港女兒」都未能為香港在未來五年把握發展機遇,大力推進經濟民生;那麼環顧如今的政商界,實已找不到同樣級數的領袖來帶領導我城。如此下去,觀乎區內競爭城市的有心有力和發展速度,香港便會被超越,繼而被遠遠拋離。
由筆者多年經濟、政策研究及預測經驗來看,毫無疑問,林太未來的五年將是香港歷史盛衰的關鍵。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