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2018
善用財政盈餘,促進教育及未來發展
近月,香港樓市、股市,以至政府的年度預測財政盈餘、財政儲備均紛紛創出新高,市民及政府的財富天天有增長,深慶得人。然而,屢創新高的背後,卻是危機四伏。以政府的年度預測財政盈餘為例,早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不但已經預告,由於本年度賣地及印花稅收入高,估計財政盈餘會相當高;而近日BIG 4之一已經發表報告預期,2017/18年度特區政府將錄得1,600億元盈餘,為10年來最高。更值得留意的是,截至去年3月底,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已高達9,357億元,如果再加上超過1,600億的年度盈餘及其他投資收益的話,今年的財政儲備超過11,000億元根本毫無問題。無論是《基本法》的量入為出理財原則,又或者是香港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區政府都有相當大的需要大灑金錢,以滿足香港社會的發展需要。
問題是,錢應該花在哪些方面?根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中所提到的「理財新哲學」,她會在確保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採取具有前瞻性與策略性的理財方針,有智慧地把「取諸社會」的財政盈餘「用諸社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已經揚言,以現時政府的財政實力,可更加積極有為,投資更多於未來。
在培訓及再培訓開支等有資源增值效果的方面,及時投放資源,防患於未然,已經列在行政長官競選政綱中。筆者研究後認為,特區政府很有必要在中小學STEM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大力投資,以及進一步優化吸引境外人才的政策。
STEM教育不只是一項教育界內的熱話,更因為近年內地的創科行業的股值屢創新高,加上內地的民用創科成果已成功令整個國家的進步日漸明顯而引起廣泛關注。此外,不同的STEM類專業界別,都非常關注香港的STEM類學生入學成績有所下降、影響到香港有關業界能否後繼有人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果香港要在這些方面急起直追,就必先從中小學STEM教育做起。特區政府除了應明確STEM教育的長遠發展,設立基金支持民間教育團體舉辦各種支援STEM教師及學生的活動外,更應該由現時只是短暫性的中學20萬、小學10萬的STEM津貼,改為每年恆常性向每間中小學提供至少50萬「發展STEM教育專項津貼」,用於設備、教材、資助貧困學生相關學習開支、提升師資培訓等。大力投放資源發展STEM教育,為香港的專業界別及整個社會培養創科創新人才,已經是特區政府當務之急。
高等教育方面,近年國內的大學排名不斷趨前,香港各龍頭大學已經被國內的龍頭大學紛紛超過。原因為何?除了是因為發明精進日新外,一切在資源多寡。以16/17財政年度為例,8間教資會資助大學的經常性補助金部分有178億,佔香港總體高等教育撥款的75%。如再加上另外23%屬研究經費及2%屬專業活動用途撥款項目,本港的高等教育經費當年應在約240億港元之內(折合約199億人民幣)。然而,再看看國內大學於2017年度的預算,單單是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已經各分別擁有233.35億及193.45億人民幣。再直接一點說,是的,香港8間大學的經費加起來,都不如一間清華和北大。
然而,強求特區政府大幅提高高等教育開支,似乎並不現實。但值得重新考慮的是,特區首兩任行政長官都一直鼓勵引入私人捐贈支持高等教育發展,因而設立了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以最後一輪的「配對補助金計劃」為例,特區政府相應撥款是25億元,而各大公私院校卻能因此而啟發籌款潛力,共籌得超過55億元。換言之,整個計劃在兩年內成功為整個高等教育增加超過80億的經費,這個計劃的成本效益還是很不錯的。特區政府是時候重新推出「配對補助金計劃」供各大公私院校申請,計劃有效期應該由過去的2年,延長為4年,金額亦應相應增加至50億元。香港要做好教育基建,才能吸引更多本地及外地人才留港,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和競爭力;這點「小錢」,特區政府應該花一點。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創科產業發展及創新能力遜於鄰近地區,已經成為比較矚目的問題。多番強調要進行的官產研學四方合作、以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的目標,目前仍然處於制度嚴重落後(如科研及專利成果主要屬於院校、科研人員及教授被嚴格規管兼職工作等,因為無法刺激相關人士對科研市場化的積極性,所以香港本地無法出現大疆科技、清華啟迪科技園等極為成功的案例)及資源不足等種種困境。
香港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需要參考鄰近地區做法對現有過時制度進行大幅改革外,筆者亦認同要為高新科技及創意產業提供更多稅務優惠措施。同時,特區政府有必要建立一所公營科技公司,以促進本地的官產研學四方與各地初創及大型科技公司開展合作,在本港設立科技企業,拓寬產業基礎;這樣的話,既可以為河套區發展鋪橋搭路,亦能為青年就業多元化及向上流動建立有效階梯。
更為重要的是,香港是否能夠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官產研學四個界別是關鍵;官方有必要為他們提供誘因。筆者建議,特區政府需要成立「把握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專項配對基金」,為產研學三個界別及初創企業提供初創必要開支、研究及研發、利息津貼、市場推廣、培訓等方面的資助及貸款,為香港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機遇、促進香港經濟轉型及拓寬香港青年向上流動階梯,做些實在事。
相信上述措施如能落實的話,香港特區政府未來必能因為經濟得以多元化發展,而獲得更多稅收,從而令公共財政更為健康增長。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