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8/2014
四十年的發展
記得小學六年級黃恭安老師跟我們說,深圳就是「心震」。今天,還說這些事可能是大逆不道,是反中亂港。
四十年前,我常到廣州探親,雖然我只是一個十歲的小孩,但到廣州的經歷仍然非常深刻。當時母親用衣車把藍色的布縫作一個很大的布袋,裝上我們拋棄的衣服雜物,當然,自己還會穿上幾件上衣(有時夏天還要穿棉襖)及幾條褲子過關,帶到廣州去。當年過關的時候,關口的解放軍非常嚴肅,並不如現在般親切,所以我們都非常害怕。
早上乘車到深圳,便要排隊,從一間大房走到另一間大房,每個人的行李都要被打開作徹底搜查,因為解放軍會因應帶進口的貨品打稅。排隊排了大半天,交稅後便要到深圳買火車票到廣州。即使在早上五時出門,到達廣州通常已是晚上九時。
四十多年前,誰有能力想像這個地方會發展成今天的模樣,不要說是我們帶物資到內地,反過來是內地給予我們好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文革最激烈的時候,到學校探望親人,見他因為打架受傷而睡在課室的地板上。我可以理解他們為甚麼這樣肯定:大部分的運動和革命都不會是和平,最後總會失控。
轉載自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