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2017
扶助弱勢 推動關愛文化
未到農曆新年,不少人已在發新春博彩橫財夢,但夢終有醒時,始終不及一盒飯、一個麵包施與受的實在。今天香港樂見不少善心食肆加入派飯、派食物的行列,政府或非牟利團體更應帶頭推動社會捐獻文化,關愛弱勢。
「北河同行」的「明哥」的派飯善舉為人津津樂道。最近,新蒲崗熟食市場內順豐良心飯堂老闆黃有多效法「明哥」,開始向65歲以上長者,每日派150個、每個價值24元的飯盒;另外,麵包店「鳳香後園」也透過義工,回收每天賣剩的蛋糕和麵包,再免費送贈與有需要人士。我們衷心希望這類善事可延續。
做善事當然有很多方式,油麻地「新金山真好味燒臘」和西環「華豐燒臘專家」都不約而同地,分別以13元和20元的低價,售予長者燒味飯,都是關愛社群的表現,值得表揚。除以上幾家愛心食肆外,還有很多低調的食肆,長期默默奉獻,例如分別位於北角和何文田愛民邨的兩間食肆,同樣有派飯派粥,令人感動。
好人好事理應表揚,但這些善長絕大部分作風低調,施恩不望報。現正是時候大家要改變這種想法,以鼓勵更多人盡自己力量,成為一個個的「明哥」,向更多有需要人士施予援手。若傳媒都多報道這些充滿正能量的好事,不要一味煽動社會矛盾,香港才更充滿關愛。
筆者一直認為社會福利不必全由政府負責,而是要帶頭推動、鼓勵更多民間團體、組織和機構參與。社聯推動「商界展關懷」計劃十分成功,會否考慮從以大中企業為對象,進一步擴展至中小企領域?上述小商戶的善行對受惠者的影響,並不會比大企業所做的小,因為他們都親身接觸受惠者,那種在社區中,近乎朋友式的關愛,或遠比大企業批出預算,再徵集義工和資源來得直接而窩心。
或會有人擔心,善心會被人利用,會養懶社會上小部分人。其實,只要善事不涉公共資源或公帑,純為私人捐獻,那便少了一重維護公共資源分配,公平公正的顧慮。
行善,永遠是好事,即使在先進而富裕的社會,永遠會有些人因際遇或其他原因,而陷入困境,例如漢初名將韓信不也曾受洗衣大嬸一飯之恩?身處困境,哪怕是一粥一飯這些雪中之炭,受惠者才會感覺到有人關懷自己,而不致一念之差,被迫干犯法紀。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