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2017
推科創 振經濟
政府財政預算案可被視為一份公共財政資源分配的計劃書。市民多只會關注有沒有「糖」派、怎樣派、派多少和派給誰,而政府就應要善用今時豐厚的財政盈餘,具體而有效地鞏固及提升支柱產業,讓明天的香港繼續有錢可派,而且派得更多。
創新創意產業是世界經濟發展引擎,政府說「將」成立相關委員會統籌發展;「研究」科研開支的稅務扣減;繼續「支援」本地初創企業(startups),以上這些還未具體落實的措施,相對於創科產業發展一日千里的速度,明顯慢了幾拍。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能否真正有效地扶助到本地初創企業,還須拭目以待,但5億元「創科生活基金」就只會向個別項目傾斜。與創科產業以100億元催谷相比,對旅遊業的「亮點支援」,額外撥出2.4億元,就顯得微不足道。
除了創科和旅遊業之外,其他支柱行業,如航空物流、工商及專業服務等的實質財務支援就更見遜色。政府要為香港經濟發展打出一條出路,走到今天,已不能再停留在指出方向(what)的階段,而是要具體說明怎樣(how)才可達到目標。
清代袁枚撰寫了一本食譜《隨園食單》,詳細論述了自14至18世紀中葉,中國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香港曾有飲食界嘗試依書複製其中菜式,吃後卻覺得未如想像般美味,這就像今天香港有不少人紙上談what,但how就不大了了一樣。
香港現在是要急須知道,要在哪個範疇或行業再投放資源、如何投放,才可令香港經濟有所提升及進步。
大家都知道搞高新科技是出路,但發展到今天,「高新」就略嫌遙遠而虛無,現階段科技不一定是「美好」的,政府還要同步徵求各產業人士的意見,要求他們獻計︰怎樣投放資源才可令相關行業更有競爭力,這些公開的意見同時可讓年輕人知道,怎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做好準備。
今天香港不要再講what,而要知道how。例如人人都知道做運動對身體有益,但怎樣做才可免損健康,甚至丟掉生命,才最重要。
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找出路,就等如為一盤生意找到市場所在,找到目標顧客及其需要一樣,而且最重要的是,怎樣達至既定的商業目標-賺錢。即使要重視高新科技,也不要誤以為市場和顧客拋棄「落後」,就會需要「先進」。
只談大方向,人人都可以是智者,只有那些有實戰路線圖的,能「打出木人巷」的建議和方案,才可引領香港經濟渡過當前的紅海。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