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2018
阿里經驗 啟發創科
馬雲宣布明年退任阿里巴巴集團主席,有人關注集團接班人選;有人關心即時對股價的影響;有人有消息「令人沮喪或擔憂」的揣測,甚至投射到中國科網企業的前景去。但筆者則對阿里的成功經驗、核心價值等將會為本地各類規模的企業帶來甚麼啟發更有興趣。
曾被微軟蓋茨點名為「下一個蓋茨」的馬雲對阿里巴巴無疑十分重要,但過去幾年,馬雲並不常在阿里位於杭州的總部坐鎮,真正領導集團的其實已經是張勇及其管理團隊。因此,若馬雲代表了阿里的昨天,甚至今天,張勇就代表著阿里的明天。馬雲說「未來已來」,在集團的接班人上,也真正體現出來。
被形容為「在超級公路上換引擎,並把拖拉機換成了波音747」的張勇當然有其過人之處。早前就有分析師預計,到了2036年,阿里巴巴將躋身於全球5大經濟體,與美國、中國、歐盟及日本同列。留意,屆時今天市值約4,2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並不只是個「商業王國」,而是個「經濟體」!
阿里是以技術服務商業的巨企,具體來說,它的業務是以大數據驅動,從事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文娛等。張勇指技術是企業在水、電、土地3項必要的資源以外,阿里可為企業客戶提供的商務基建設施資源,而要集團不斷前進,阿里用的是坦克車「履帶式前進」規劃,讓集團旗下業務接力「領跑」,例如2017-19是由螞蟻金服牽頭;2019-21輪到阿里雲,而2022-24則是菜鳥。
阿里這個未來的「經濟體」,無論內裏的「生態」、「產業鏈」如何構成,張勇認為都須服膺於「客戶價值」,其實就是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要具有市場價值。參考阿里的經驗和核心價值,企業如何可確保在每一個發展時期,都有一個增長引擎去帶動盈利?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及其價值?客戶的需要何在?凡此種種,都值得各大、中、小型企業深思。
政府又如何協助各企業達成以上目標?政府必須與各大中小型企業緊密聯繫,進行深度交流,達到官商「合作」以了解企業的需要,尤其是初創及創科企業,相信並不單是大學科研水平、知識產權保障、融資平台或公司上市制度改革就足夠,一定要在培育、吸納及挽留人才等各方面都需要有全面配套。
創科產業一定是未來的經濟引擎,由2萬元資本起家的阿里便是一個好例子,香港要創造就業,使經濟持續發展,參考阿里的經驗,才有機會複製出更多的成功科創企業。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