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2015
爭拗供樓開支 未來姑嫂心不和 (晴報)
一個安樂窩可令人歡喜亦可令人愁,有網民訴說因供樓引發家庭爭拗。事主指兄長一向負責供樓,估計父母日後會將物業歸兄長,她作為妹妹則負責比家用,但準大嫂卻要求她攤分供樓開支,令她不滿。社工指家庭開支難勻分,家人應互讓互諒。
有網民指,父親生前留下一間未供完的物業,其父過身後一直由哥哥供樓,她給母親家用的金額,約為哥哥供樓的四分一。但近日哥哥女友提出,二人需儲錢結婚及另外置業,要求她承擔一半供樓責任。事主直言因此「唔鐘鍾意未來阿嫂」。她認為母親為人傳統,物業應會留給哥哥,若要她出一半錢供樓,應在物業加名,哥哥也要分擔一半家用。
家庭新成員加入 易生爭拗
黃超文
聖雅各福群會家庭及輔導服務社工黃超文表示,當兄弟姊妹談婚論嫁、有新家庭成員參與原生家庭事務時,就有機會引發類似爭拗。
他認為,妹妹應考慮支付的家用,是否足夠其生活開支及供養母親的責任,哥哥亦應考慮妹妹的收入能否承擔一半供樓開支。「家人之間很難用純經濟角度分配家庭開支,否則可能會引發沒完沒了的爭拗,建議要多站在對方立場思考。」
家人生糾紛 或源於關係欠佳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岑綺晴說,兄弟姊妹間出現錢銀糾紛,很可能源於他們的關係不佳,「除了供樓,父母退休後由誰照顧、免稅額如何分配等,都可能引發糾紛。」
岑指,一家人間在家庭開支上應坦白:「例如若哥哥剛剛生小朋友,父母讓他交少點家用,但卻故意對妹妹隱瞞;若妹妹發現,更會覺得父母偏心。」
她建議,一家人可開家庭會議商討如何分配開支,尤其是在家庭成員經歷較大的人生轉變時,例如結婚生子、父母退休、家人患病等,可將各自的困難、能力及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期望,坦白說出來,有助協調家庭開支分配,亦能令家人間更了解及肯定對方的角色。
社工:勿讓問題持續發酵
不少人仍有「家醜不外傳」的傳統思想,黃超文指,隨着兄弟姊妹各自成家,家人之間或各有各的生活,即使出現爭拗,亦未必會積極解決,最終可能會影響關係,造成遺憾。
岑綺晴指,不應因為覺得爭拗是小事便忽略,「例如有些家庭因母親節聚餐如何夾錢而起爭拗,他們可能覺得『忍得就忍』,但母親節年年都有,若任由這種情況持續發酵,可能遇到較大金額的問題時爆發,令家庭關係惡化。」她建議,如爭拗持續、令彼此覺得不開心,甚至出現暴力情況,應及早尋求家事調解,或向社工求助。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