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18
【無形資產】英國開放「大地圖」 一眼睇曬可發展土地資源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估計,2016年全球重要的地理資訊價值近16億美元(約125億港元),到2025年會增長一倍到32億美元(約251億港元),這些無形資產可謂「有價有市」。
英國開放「大地圖」數據衍價值
其中英國政府早已洞悉地理資訊對經濟發展的潛力優厚,當地全國性機構地形測量局(Ordnance Survey)為使其「大地圖」(MasterMap)的數據更準確,平均每分鐘更新7次,每天有逾一萬項更新,地測局主席預期,這些空間數據在未來10年能創富高達60億英鎊(約620億港元)。
原來以往英國政府並沒有把「大地圖」的資料開放予公眾,市民要查看,便需付費。直至今年6月中,英國才宣布把部分地測局的數據免費開放給公眾和商界使用,這項新政策預計可為英國經濟帶來每年1.3億英鎊(約13.5億港元)收益。預期中小企和初創最受惠,中小企除了可以直接運用這些空間數據,更可和其他公共數據結合衍生新的資訊,促進創新。連鎖反應下,相信有效地推動英國整體的數碼經濟,以至每年110億英鎊(約1138億港元)的水平。
新政策之所以能夠衍生價值,因為有高達8成數據跟地理位置相關。這些資訊包括了地形、建築物高度、土地用途、綠化地帶、公路網絡、水道、路徑等,當中房地產是受惠者之一,大家可以透過數據了解哪些土地未被開發。
地理資訊跟生活息息相關
若這些地理資訊連結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數據,更能顯出重大意義, 因為無論是規劃出行的路綫、尋找走失的長者,偵測貨物運送的進度,以至未來的無人駕駛和5G服務,地理空間數據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其實世界各地又豈止英國認知地理資訊的潛在價值,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澳洲及新加坡等早已有完善的法例、標準和專責部門,去收集和統一管理這些無形資產,更會把數據上載在一個空間共享數據平台(CSDI)上,以應用編程介面(APl)開放,與民共享,充分發揮數據的潛力。
專責部門處理數據 為創科帶來契機
香港不少基建都位居世界前列,技術先進之外,更有專責部門,例如收集天氣數據由天文台負責、道路工程有路政署、收集空氣污染指數分析有環保署、電能安裝有機電工程署。如果全港地理空間數據及定位資訊也有專責部門,協助制訂法規政策,由相關的署局及部門執行,同時開放與市民共享,不但提升本港空間資訊的質量,還可為創科帶來契機。
然而,直至目前,有關當局還沒有為推行和實踐我們的CSDI,而訂立一個確實的時間表,而且不少公共服務雖設有網上和手機版,但還未能提供全面的API格式,便利各界使用,看來香港開放資訊方面要加把勁了。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