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05/2013

用儒家思想治理經濟?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要長期增長,往往需要一套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思想或文化去配合。香港過去被視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時候,社會中有所謂「獅子山下精神」,人民勤於工作搵錢,今天則內耗嚴重,不少人忙於黨同伐異,尋尋覓覓,也難以再找出有甚麼有利經濟發展的文化了。反觀內地,鄧小平一句「致富光榮」的口號,卻解除了十多億人民思想的枷鎖,1978年至2012年間,人均實質GDP竟一口氣上升了17倍,打破了人類歷史中所有國家的紀錄。

 

內地知識分子尋思想出路

 

  「致富光榮」這句口號在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對推動經濟有強大的動力,但我們也不用諱言,它其實十分粗疏,不把此等思想優化,也容易出問題。內地的一些知識分子眼見自然環境受到破壞,貪腐普遍,頗希望能另尋思想出路。我看過一套很有深度的探索文化與經濟關係的電視節目,叫《財富之道》,當中便隱隱然有用儒家思想主導經濟的建議。

 

  儒家思想重視天地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且把教育放在極高地位,這些元素無疑都可能變作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但若說儒家思想總體而言有利經濟,卻與事實不符。

 

資源少放生育 擺脫貧窮

 

  儒家思想的其中一核心是「孝」,但我們也被告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中國歷史上,我們可輕易見到「多生貴子」的思想如何拖慢經濟。在明朝,美洲四大農作物——花生、玉蜀黍、番薯、馬鈴薯,相繼傳入中國,大大有利於旱地的利用;北宋開始的早熟稻也大幅提高農業生產,但這些革命性的農業技術,所能造成的後果卻並沒有提高人均產值(從漢朝到1950年,據史學家麥迪遜Angus Maddisa估計,中國的人均實質GDP總共只增加了18%左右!),多了糧食,人民卻只是多生子女,糧食能養多少,便生多少,物質生活水平並沒有進步,經濟有如跌入貧窮陷阱中。

 

  人口經濟學中有「人口形態過渡」(Demograplic Transition)的理論,我在這方面的研究,在世界學術界中被引用過四百多次,其中一個論點是:投資在子女素質的回報要勝於投資在子女數量的回報,把資源放在教育,少放在生育,經濟才可慢慢擺脫上述的貧窮陷阱,但儒家多生子女的思想,卻顯然與現代經濟增長所需的一個重要前提背道而馳。

 

  不過,世事往往弔詭,在當代社會中,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幾個國家及地區,西班牙、意大利(天主教國家反對節育)、香港、台灣、南韓、新加坡、日本、內地(全部或多或少,都曾受儒家文化影響),生育率都低至下一代人口少於這一代。這對總體GDP不一定有利,但長遠而言,每一工作人口的平均生產值卻可上升。東亞人民的收入上升,反而要受惠於他們能擺脫儒家思想的影響!

 

  重視教育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此事曾否幫助中國脫貧,下次再談。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