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2025
自己「地獄」自己破
個人認為應屬史上最佳港產片(有無人可提供邊套好過佢?)的《破・地獄》,點解可以票房紀錄破完又破,長做不落畫?正因不少觀眾似我咁,睇完一次又一次。
個人認為,《破・地獄》是歷來最佳的港產片。
第一次睇,觀賞全片布局及其傳遞的信息;第二次睇,開始細味每個角色的「地獄」,怎樣而來,怎樣而破,極具思考性與啟發性。
事實,每個人都有其「地獄」,成因各異,要破,最終必須由自己動手才會成功。
每個人都有「地獄」,每個人都只能自己破。
每個人的一生,必會經歷大大小小「地獄」,自己唔識破,可以坦誠求教智者高人,肯定有出路,切勿自甘在「地獄」中痛苦一生。
不懂怎樣破自己的「地獄」,可誠心請教智者,一定有高人願意幫你。
小弟當然也有大大小小的「地獄」。
香港教育制度,當年只分文科理科,想會考及格獲取優異成績報讀港大或中大(當年只有兩間大學),必須文科或理科出眾,才有機會。但人講天份,我正是老一輩揶揄人「Z坑關刀」一類,即「文」又唔得(揸住本英國文學書已手震),「武」又唔得(天生對數字一嚿雲,物理化學佢識我,我唔識佢,餐餐肥佬!),點搞?
憑做黑巿勞工賺錢,終令我「破地獄」,在美國四線大學畢業,再回港與港大中大精英在同一跑道分高下。
假若中學有「講嘢系」又或「亂作系」,我一定跑贏晒攞A,但弊在無。於是,陷入人生第一個前路茫茫的「地獄」。
幸而,想入大學,仍有一線生機——遠赴美國入讀四線大學(當地大學多如天上星星),於是懇求老父賜予單程旅費,隻身赴美國偷偷做黑工賺學費,自己供自己。
就如此,破了第一個「地獄」,發覺美國學科之多,如何刁鑽細微都有,都可頒學位。於是,我就成為四線大學「講嘢系」(Speech Major)的榮譽畢業生,攞住個身份,就可以回港與港大中大尖子在同一跑道起跑競賽。
我的第二個「地獄」,正是80年代下錯決定——人移民我又移民,完全無搞清楚移民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大鑊鳥」!去到加拿大才知:(一)自己根本不關心加拿大一切,由民生到經濟政治皆無興趣,全無歸屬感;(二)對當地一切制度,尤其稅制,無法接受,因相當「共產」也;(三)經營餐館及旅館生意,絕非我杯茶,不是強項,日日太陽出捱到太陽落,度日如年;(四)冰天雪地之下,內心似困愁城,急速消瘦搞出情緒病,苦不堪言。
錯誤地移民是我第二個「地獄」,令我深陷抑鬱,終決定放棄一切回港由零再開始,「地獄」才得破。
這個「地獄」,點破?移民前放棄了香港的高薪工作及自住物業,若食回頭草回流香港,首先變失業,再者,需搵地方棲身,更要承認「移錯民」,這決定其實也不易。
思前想後,當時只30歲,難道就在「地獄」困下去,抑鬱又埋沒天份之下過一生?當機立斷,破!頭也不回上機飛港由零開始找工作,無牀,就瞓地下!
有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後,回流再次奮力飛身「插」入廣播界,「地獄」就很快破了。曾失去心愛的工作而復得,形態、心情及表現,簡直是猛虎出柙,這「隻」正是80年代後期突然空降香港電台的「工作狂」曾智華!
脫離「地獄」回流歸港,再加入廣播界,就似餓透的猛虎出柙,只一條心瘋狂地工作。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