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4/10/2017

「縮表」是另一個騙局?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今個夏天環球都面對特別多的颱風,很多地方都風雨飄搖,但是這個年頭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衝擊,仍然遠遠不及我們近年面對的金融動盪,正正是一場資產價格「升災」!2008年由美國牽頭的量化貨幣潮,美、歐、日央行在10年裏面總共量化了約10萬億美元!這其實是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資金泛濫!

 

  在環球資金洪水般泛濫下仍能夠財富價值一起水漲船高的,不是挪亞的方舟!正是房地產,樓價在近年的升幅比率正正是與資金增長率幾乎同步,本來只要人人掌握機會去分配、擁有及興建房產,我們是可以大量減少這場浩劫的受害者的,但是因為偏見及錯誤的被教育,很多人也一次又一次地錯失了掌握房地產的良機,2009年之後,人們經歷了一場「加息騙局」!加息其實是一場心戰!如果大部分人盲從美國的經濟調子的時候,資金在加息陰霾下就會流走去美國,其他國家及城市便在資金流走下紛紛出現股災,於是美國的量化及回收貨幣的代價就由其他人去承受,這其實是一場剝削,諷刺的是很多香港人這幾年都祈求美元這種剝削計劃成功來令樓價下跌,2015至16年的這場關鍵的仗,最後美國剪羊毛失敗,信美國息口上升而錯過買樓時機的人在香港數以十萬計,「加息騙局」失敗,未來,又一場騙局就是「縮表騙局」,我擔心是另一個騙局!於是,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一下甚麼是縮表,探討一下我們從歐洲近年的縮表中啟發了我們甚麼。

 

  故事開始在2007年次按危機發生前的四個月,2007年的1月匯豐銀行已經就美國的次按信貸準備金額,併發出可能大幅增加撥備的警告,但比匯豐更聰明的可能是中國,在2007年的3月,中國「奇妙地」發生了股災,這場股災的及時出現,令到中國及時調整,而且因此能掌握到後來的大局,以患為利!我認為這是貨幣戰爭中的「鄧寇克大撤退」,以退為進,保留實力,得到了之後的主動性。在經濟學的角度,我叫這種是中國的「龍市模式」,中國式經濟一直在不斷自己調節(龍市二期)及能量發放(龍市一期)兩階段不斷交替。

 

  2007年4月次按危機果然爆破,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歐洲的GDP按年增長由3.7%下跌到-5.4%,通脹由4.0%下跌到-0.7%!而美國的GDP按年增長由2.3%下跌到-4.1%,通脹由5.6%下跌到-2.1%!西方國家已經走入滅亡的邊緣,當量化貨幣推出了之後,歐洲的GDP按年增長及通脹回升到2.4%和3.0%的水平,美國的GDP按年增長及通脹回升到3.1%和2.7%,這個就是量化貨幣魔法的威力,但其實這種魔術是一種掩眼法,即是自己放數借貸給自己,只是利用量化貨幣定的虛假能量來運作市場,這條數要還的,大家都只看數據,竟沒有人去想:「歐洲及美國究竟有沒有找數呢?有沒有實際的經濟增長呢?去到2013年年初歐洲的GDP按年增長及通脹是-1.1%及2.0%,於是乎就宣布縮表,希望借助經濟穩定的勢頭為海量的貨幣來一次回收還原!不過在縮表之後,通脹率高速下跌,而且走進通縮!原來量化貨幣一直都沒有帶來經濟進帳,不久被迫要再次量化貨幣了!來到今天,有關的量化量一直更大!

 

  以上歐洲縮表的經驗裏面,雖然不可以全部可以用來評估美國,但我們學習到的有幾個現實,第一,量化會製造通脹及GDP增長,第二,同樣原理縮表亦會製造通脹及GDP下降!因為QE根本沒有製造到任何生產力的!第三,QE令到經濟增長或者通脹幅度增大至3-4%!第四,如果沒有經濟增長退出QE,很大機會高速進入通縮! 

 

  那我們回到問題核心了,就是美國有沒有實際經濟增長?如果根據現在的數字,我們看不到有QE令美國GDP及通脹上升到現今的水平後有甚麼實際增長,如果現在作足夠規模的縮表的話,很大機會會把美國打回原形,所謂抽走資金很大機會令到之後量化更多,在市場學上,一個「碌爆卡」的債仔,信用其實有限,最起碼他應該增加收入才可以給到債主信心。

 

  聰明是中國,在2013年發現歐洲將來需要經濟增長去為量化貨幣找數的時候,推出「一帶一路」這世紀大工程,這個大基建計劃足以可以令到歐洲的真正GDP會回復3-5%!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我不認為美國在這幾年有太大的經濟增長,可以作大規模加息或者縮表,從而回收過剩的美元,以現在美國GDP按年增長和通脹率都是在約2%的水平,嚴格上仍然是享受著量化貨幣給她約3-5%的經濟助力,加上,各國仍舊在量化中,美國在縮表之餘,如果其他貨幣量化,美國原本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亦會被其他國家所蠶食,只要做好適當的準備,縮表難以影響大局,包括在房地產市場上。

 

  很多人仍迷信美國,忽略了除各國量化貨幣外,C to C(國與國的貨幣直接兌換)、網上支付、及虛擬貨幣,已大量削弱了世人對美元的依賴,足以令美元過剩!美國不久就要面對貨幣貶值,當每年出現的赤字不可以用債劵去「籌旗」的時候,情況會急轉直下。

 

  縮表不會令樓價下跌,即使會,這跌的周期只應是貨幣鬆緊的周期,而不是過去泡沫澎漲或爆破的周期,因此在樓價下跌之前,我們最起碼要見到資金有顯著的減少才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強免疫‧抗病毒】3大健康法寶低至$88 (徇眾要求 優惠期延長至25年2月21日)►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23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7-11-10 01:19 PM
  • #24
  • 回覆 #22 古明


    你的觀點我同意,但有兩點我要補充的。

    一.是美國收水能力,應看數據,美國十月開始每月收水100億,到了今天完全走數!

    二.美元上升也有「有能力升」和「被升」(即各國加大量化貨幣,美元其實是被動升值)兩種!

    美國,並沒有你想象般強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1-7 10:17 PM via mobile
  • #23
  • 英国哲学家罗素先生,1920年曾到北京教学,他在長沙時,毛泽东曾是他文書助理。1922回欧洲時出版了「中国问題」一書,被当时孫中山先生,説他是唯一看懂中国的西方人……

    在中国已国不成国的那个時代,他就曾預測中国将来必会雄起。但是,在真正崛起前,中国內部必将经历一场,史無前例,由全民兴起的反中华文化大动乱……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
    雪崩前,能看到每一片雪花落到冰峰上的無奈,也許真的只有哲学家吧!

  • 引用 #20 hongkonger 發表於 2017-10-20 03:36 PM

    If my memory serve me right, one of the triggers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correction on these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古明發表於 2017-10-30 07:41 AM
  • #22
  • 因為美國舞高舞底美元, 令到其他第三世界通漲, 美國本土通漲很慢, 現在人仔走出中國, 平行美元地位 歐元出現就是這樣, 但目前威脅不到美元, 美元收水可以令美元加息上升, 今美元強勢, 壓止货物入口, 但出口困難, 一利一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0-23 12:45 PM
  • #21
  • 再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t7KUjiiKA

  • 引用 #20 hongkonger 發表於 2017-10-20 03:36 PM

    If my memory serve me right, one of the triggers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correction on these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7-10-20 03:36 PM
  • #20
  • If my memory serve me right, one of the triggers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correction on these dates, 200702027 or 20070530 which one I am not sure, was the opinion expressed by Li Ka Shing, who thought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was too high.
    Whether it was a convenient excuse, or a deliberate attempt by the authorities to cool the market euphoria, we will never know.

  • 引用 #8 汪敦敬(作者) 發表於 2017-10-9 06:43 PM

    回覆 goshan 多謝你的支持! 網上文章的好處正正是可以和讀者交流,從中自己也學習不少。 感謝你的提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7-10-20 03:22 PM
  • #19
  • 回覆 #17 吡吡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link, I ha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e monetary histories of the Communist in their early years, and you link fill my curiosity in this area.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0-16 05:59 PM
  • #18
  • 分享:美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GU--Xl7r4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0-16 04:49 PM
  • #17
  • 早期國共貨幣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pwh6_qJN8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0-13 03:12 PM
  • #16
  • 溫故知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Wg1L3Jwew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0-11 04:35 PM
  • #15
  • 聽落開心之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KW4iPhIR8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0-11 01:40 PM
  • #14
  • 有關鴻觀,忍唔住再介紹給先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_9b0E0m3M

  • 引用 #13 吡吡 發表於 2017-10-10 07:04 P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r0WeRmdVk 宋鴻兵之鴻觀,好多集都非常好架! 絕對值聽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0-10 07:04 PM
  • #1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r0WeRmdVk

    宋鴻兵之鴻觀,好多集都非常好架!

    絕對值聽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7-10-9 06:45 PM
  • #11
  • 回覆 #7 taikong


    更正

    多謝的你支持。

    在辣招之下本來就沒有高槓桿,但一定會產生借貸超低成本,想一想,銀行在樓市辣招之下,借錢受到限制,結果是甚麼?結果是銀行將錢更集中用更低息率借給合資格的人,令房產市場更鞏固,但社會財富分配更懸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7-10-9 06:43 PM
  • #8
  • 回覆 #2 goshan


    多謝你的支持!

    網上文章的好處正正是可以和讀者交流,從中自己也學習不少。

    感謝你的提醒,我對你的觀點回應如下:

    相信閣下的數據是以每月去計算,所以看不到我文中所發生的事實,相信我的確可以做得更好,下次有更詳細的說明。

    227股災,在2007年2月27日,因為市場傳言中國政府將要加息以試圖抑壓通貨膨脹,上證指數單日由3,048.83點下跌至2,771.79點,跌幅為9%,成為10年內最大的單日跌幅,單日9%跌幅,當年產生的恐慌不少,所以到現在07年2月27日仍然被喻為是一個股災,這場可能是人為的調整,去到3月21日才收復失地,我文中的觀點正正認為這個是中國式經濟的人為調節,是對中國長遠有利的,類似的調節亦發生在2007年5月30日開始,有關的股災有如壓力測試,可主動性引爆泡沫及令到市場產品抵禦能力,而我認為都對中國經濟日後面對金融海嘯更有利。

    感謝你的補充及指教,歡迎多提點。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taikong發表於 2017-10-9 01:58 PM
  • #7
  • 縮唔縮得成都係一個變數,但貨幣無止境澎脹下去也是一個更大危機的伏筆,特别係零息借錢導致的高槓桿。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7-10-9 01:42 PM
  • #6
  • 兩位邊個啱?我就話差唔多啱啲唔啱啲咁啦如果當年大家都冇入市就,正如.....
    1 ) 高/底有931點經常出現,咁都仲唔可以說成是股災?正常黎講點會咁多高潮架個市;
    2 ) 之前升了多少點一直唔跌,就梗係冇人會知係股災啦,跟手扑到周街都係蟹至得人驚呀!
    3 ) 調整後何只幾個月都升呀?夠耐性等,等十年都真係有機上番岸架唔死就!

  • 引用 #5 goshan 發表於 2017-10-9 12:08 PM

    回覆 :# 3 hongkonger 請看 # 4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oshan發表於 2017-10-9 12:08 PM
  • #5
  • 回覆 :# 3 hongkonger

    請看 # 4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