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7/08/2015

中國經濟出路何在?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一家大型國有企業董事長,近月在辦公室裝了一架帶有電視的跑步機,每天上下午各跑兩個小時,據稱已經看了七十多套電影。這家公司除了部委指定的專案外,近月沒有主動參加過一次投標。公司自己的招標項目,也沒有其他公司來投標,民企不敢參與,國企懶得參與。

 

  「不作為」,近月像山火一樣在國營企業和地方政府中蔓延,而且中央不少部委也出現了同樣的怠政傾向。對本來就內需不足的中國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最近發生的股災,對實體經濟的打擊也是巨大的。股市暴漲時,企業將流動資金、個人將儲蓄傾入資本市場,借錢炒股的不在少數。上市公司將股市所集資金,多數留在股市賺快錢。實體經濟不僅沒有受惠於股市,反受資金流出的虹吸效應的打擊。股市下跌,中產階層財富遭到重創,消費明顯放緩;企業的資金受影響,投資意欲低下,訂單數目下降。

 

  本來銀行並沒有太深地捲入這場股市泡沫,但是央行在發放上一輪救市資金時,不願直接將流動性釋放給中國金融證券公司,而是將資金交給了銀行,再由銀行轉手給中證。此舉大大增加了銀行在股市的風險敞口,股指跌破3400-3500,銀行便出現壞賬,抑制了借貸的意欲。至於券商、資產管理公司的帳面,已經一片狼藉,隱含金融風險。

 

  這些是在製造業產能過剩、出口業競爭力弱化、國企缺乏活力之上的新問題,是在地方債務高企、地產商庫存驚人、礦產業價格暴跌之外的新風險。七月以來,訂單數驟降,應收款暴升,經濟面臨進一步的下行風險。這在財新PMI數字上已有體現。

 

  從全國各區域來看,東北地區(國企)與西北地方(礦產)情況最為嚴重,給人以已經進入衰退的感覺。廣東與浙江則受到出口下降的衝擊很大,民企的資金鏈壓力也很大。江蘇、四川則受地方債困擾。華東、華北地區經濟總體上比東北、西北要好一些,不過受到股市暴跌的打擊也更大,預計消費滑落。從產業上看,製造業一片低迷,全行業出現負增長也不出奇。服務業則相對比較健康,但是第二季度的GDP增量中,金融服務業貢獻了三分之一,下半年預計動能消失殆盡。IT服務業是中國經濟中的一個閃亮點,不僅創造出一批傳奇企業,也為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提供了開發APP致富的夢想,不過以移動裝置和電子商務為原點的IT服務業的爆發性增長期似乎已過。IT服務業帶來了增長與機會,也為不少傳統行業(如商場、計程車)帶來了通縮。

 

  預計中國國家統計局,最終公佈2015年全年GDP增長在7%左右。

 

  筆者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不在GDP數字,而在經濟缺乏內在動力,在宏觀政策不得要領,在改革舉措雷聲大雨點小,在系統性風險仍在積聚。增長數字是標不是本。至於試圖通過股市來刺激經濟,根本就是左道旁門,不僅無法得到可持續的增長動力,反而促生系統性風險。在筆者看來,救股市不如救經濟,救經濟不如促改革。固本清源,方是正道。

 

  筆者在市場上研究中國經濟二十餘年,第一次被客戶問及中國會不會重蹈俄羅斯覆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與俄羅斯不同,管制體系也不同。但是市場提出這個問題,有其道理和邏輯,資金在用真金實銀投票。中國經濟的問題不在GDP或股市,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無限期高速增長的,所有經濟都有週期現象、結構轉變,沒有一個市場沒有經歷過熊市的,所有股價都有起跌。中國經濟的真正挑戰,在於敢不敢面對現實,從基本面著手,用改革作槓桿促成經濟轉型。打破目前經濟困局的錦囊妙計,其實三十幾年前鄧小平已經用過了,當年的中國經濟比如今差很多。改革的能量,有目共睹。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