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20
美國的股,中國的樓
美股漲瘋了。NASDAQ指數屢創歷史新高,S&P500也基本收復了3月份股災時候的失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躍躍欲試,一線城市房價突圍而出,日光盤再現。
全球經濟停擺的時間足夠地長,筆者相信部分就業機會會永久消失,那部分人再找到工作的時間可能以年來計算,下一份工作的薪水估計比之前的低出一截。收入預期降低,勢必影響消費情緒,進而衝擊投資。疫情也可能反覆波動,進一步增加經濟復甦的難度。全球經濟V型反彈的機會極小,就業與信貸周期會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企業盈利今年應該很難看,明年也難以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那麼為甚麼美股勢如破竹?聯儲暴力救市,瘋狂地釋放著新增資金,流動性氾濫。與貨幣相關的幾乎所有指標均處在歷史巔峰。實體經濟萎靡不振,實在無法吸收多少新釋出的流動性,於是愈來愈多的資金追求有限的資產,而債市收益有限波動不低,美股不升都難。
但是由於盈利並不配合,市場動盪也會特別大。不過跑出去的資金找不到其他出路,等到市場恐慌穩定一點,錢又回到股市。筆者認為美股在W型動盪中上行。
這次中國不實行財政赤字貨幣化,中國人民銀行的印錢規模明顯小過美國聯儲,人民幣資產的升值空間應該也小過美元資產。但是背後的邏輯是同樣的,太多資金追求有限的資產。經歷了一段沉寂之後,中國人民銀行再次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各銀行再現放貸指標,社會總融資強勢反彈。同時,救災名義下大量資金湧向企業,但是實體經濟乏善可陳,資金繞道又回到了資產市場。
在美國,新增流動性搶入的是股市;在中國,新增流動性搶入的是樓市。這個差異和兩國的投資習慣有關,也和投資人的年齡結構、風險偏好有關。A股市場新股供應量可能也是一個因素。
中美兩國的監管當局,並不希望資產價格上漲過快,更不希望金融資產搶走實體經濟復甦所需的流動性養分,尤其擔心過度炒作或許埋下新的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種子。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在一路飆升之後,突然出現些微的回落,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們表達的是「救市不託市」的訊號,意在為股市降溫。但是萬一美國股市真的暴跌,第一個衝進去就的恐怕還是聯儲。
中國政府在救市政策上,突出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之理念,政策上並沒有給房地產市場網開一面。但是當新增流動性脫離實體經濟進入房地產時候,北京以沉默相待,當各地房價再次上升時,北京以沉默相待。
疫情波浪式發展,意味著解禁所帶來的消費反彈無法令內需很快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民營企業現金流緊張投資積極性並不高,出口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境。未來中國經濟走勢恐怕還要靠房地產來托底。中央政府對最近房價上漲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政策。
美國的股,中國的樓,國情不同,但是經濟學邏輯是一樣的。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