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7/03/2022

中資股的尷尬:時代變了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中資股哀鴻遍野。
 
  美國中概股和香港中資股,從最高點股價跌去七成以上的比比皆是,甚至不少藍籌中資公司的股價也狂瀉。市場在嚴重超賣之後出現反彈,並不出奇,但是我們必須要從宏觀的角度和用歷史的視野,看清楚究竟發生了甚麼。
 
  在半年多一點的時間裡,中資股連遭三次重創。從國家加強監管,到美國退市風波,再到如今的烏克蘭危機,作為一個資產種類短期內遭遇此的暴捶,在資本市場上是不多見的。
 

(iStock)

 
  有人說,攻擊烏克蘭導彈落到了港交所,炸散了港股。此言有一定的道理。烏克蘭危機為幾乎所有的風險資產帶來了情緒上和價格上的震盪,但是除了一直沒有恢復交易的俄羅斯股市,沒有一家股市、沒有一個資產種類,如中資股那麼暴跌的。
 
  任何人準備入市抄底前,不妨考慮一下,中資股為甚麼比美股、英股、日股跌多出那麼多?無他,市場擔心美國擴大制裁範圍,殃及中國資產。
 
  現代戰爭,已經不局限於狹義的軍事戰爭了,而且還包括貿易戰、經濟戰、金融戰、資訊戰、媒體戰等。出乎普京意料的是,面對他的「特別軍事行動」,美國和北約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參戰,但卻祭出了二戰之後未曾見過的嚴厲制裁行動。由於外匯儲備被凍結,俄羅斯央行無法套現,只能坐視盧布匯率暴跌。
 
  當美國政府提出,中國不得幫助俄羅斯,否則會有「嚴重後果」,市場開始產生聯想。部分全球基金賣出中資股,以調整風險敞口,這個觸發了一波又一波的去風險權重,誘發沽空,誘發margin calls。
  
  此時此刻,不必看圖表,基本面分析也變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清楚四個字,「風險溢價」。中資公司進入港股、美股這三十年,正好遇上和平紅利時期。柏林牆的倒塌,標誌著冷戰的結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讓十幾億人口的勞動力和市場融入到了全球大循環的洪流中。中資股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成長壯大的。
 
  俄羅斯揮軍烏克蘭,不僅僅是一場戰事,而是勾起了冷戰時代的回憶,觸發了冷戰式的應對,催生出冷戰式的對峙。冷戰時期那種兩個陣營對立,未必適用于現時的地緣政治,但是資本市場是現實的,是厭惡風險的。
 
  本次中資股調整的核心邏輯,是資本上調了中資股的風險溢價,估值中樞需要重新審視,基金的倉底貨被大量拋售。圖表變得不重要了,因為環境不同了。基本面分析也暫時不重要了,因為估值的參數被調整了。
 
  市場有起有伏,烏克蘭局勢、中美互動都可能影響到市場情緒。然而,資金對增長憧憬似乎被風險溢價所取代,這才是中資股現在的尷尬。國家監管,美國退市和制裁熙攘,背後都是風險溢價重設。明白了這一點,再去檢視如何佈局投資。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所在機構立場,也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復活節現外遊潮,黃家和倡更好利用西九長期設立市集等吸引年輕人,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4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cyrilliu發表於 2022-3-23 09:08 AM
  • #5
  • 回覆 #4 cyrilliu


    目前五險一金中五險繳交的比例已經高達薪資的16%,對企業來說已經十分沈重了,沒空間再提高,而政府的收入也沒可能相對增加(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時,消費減少,財政收入只可能減少),因此也不可能由政府來補足缺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cyrilliu發表於 2022-3-23 09:08 AM
  • #4
  • 當中國勞動力開始減少的同時,中國人口老化問題也同時浮現,退休養老也成為大問題,導致現在還沒退休者也會擔憂退休問題,進而嚴控消費,導致現在消費就出現停滯,再持續惡化下去就是衰退。中國房地產出現問題並非只是因為政府調控,而是實質需求早已消失很久,過去看似很熱的需求其實都是來自於少數獲取鉅額利益的投資,而非真實的需求,因此現在不論政府如何刺激房市,也無法挽回房市的頹勢。

    在中國每個月繳交高額養老金,但年老時卻一毛都拿不到,真是可悲了,哭哭。中國社科院日前發佈了《中共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其中有關中國養老金2035年後有耗盡累計結餘的可能性。原因主要在於中國人口正在快速老化,持續繳交養老金的年輕人變少,退休老人卻相對快速增加。簡單地說,2019年由接近2個繳費者來贍養一個離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則幾乎1個繳費者需要贍養一個離退休者。具體來看,2019年當期結餘總額為1062.9億元,短暫地增長到2022年,然後從2023年便開始下降,到2028年當期結餘首次出現負數-1181.3億元,最終到2050年當期結餘墜落到-11.28萬億元。換言之,1975年以後出生的人,等到年老退休時將領不到退休金(因為養老基金已經虧空)。目前五險一金中五險繳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cyrilliu發表於 2022-3-23 09:07 AM
  • #3
  • 中概股集體暴跌,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前景已經亮紅燈,一堆問題全部都已浮現,擔憂中國也被制裁只是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勞動力問題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且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逆轉,因為累積太長一段時間,讓年輕人不再對未來感到希望,而不願結婚,也不會生小孩,導致勞動力問題將會不斷持續惡化。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搜狐智庫表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未來5年,預計中國每年將減少1000萬勞動力,勞動力短缺將成為常態。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cyrilliu發表於 2022-3-23 08:56 AM
  • #2
  • 寫了一大堆,但全都是廢話,騙稿費嗎?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