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6 00:00:00
回收布碎衣物變靚袋
布頭濕濕碎碎不討好,但經過改頭換面後,竟可變身一個個美麗而實用的布袋。一群來自聖雅各福群會天衣無縫車衣隊的婦女,把回收布碎和舊衣物升級再造,車縫各式各樣的袋子,達到物盡其用的環保目標,她們這種默默地為香港減廢的精神,值得鼓掌。
很多布頭收回來時都是濕濕碎碎,要拼在一起才能使用,用百家布碎製成的袋,被車衣隊稱之為百家布袋了。
自製布藝家品省開支
陳太想說的話:「有說有錢人先可以年年換新被袋,我不是有錢人,卻經常有新被袋用,都是因為我懂得利用回收布碎再縫製。」
陳太是資深車縫高手,她受媽媽影響,從小學懂用衣車。「我媽媽有 8 個女,每個都有部衣車,她告訴我,幾窮也不要賣,因為有部衣車,一定不會餓親。我很細個已識得車衫,家中有不少東西都是自己車縫,節省了生活開支。」
她笑說自己為人實際,最喜歡也最經常做的東西是枕頭袋、被袋、床鋪、窗簾布、梳化冚,早前天氣寒冷,她為家人車縫一塊在梳化上使用的小被子;家中有多件羽絨,不易收藏,她造了多個索繩袋,成功收納所有厚衣物。總而言之,有需要用到布的地方,她必會自製。「說實話,我一生人之中,只買過龍鳳被,除此之外就無買過被袋。」
不為設計而設計
米袋也可以升級再造?對,只要取其中一小部分,並在邊位加縫拉鍊,就可以用得著。
在她的家中,現有 200 個大中小的布袋,供整個家庭使用。車縫是一個很專門的技能,她早已駕輕就熟,更形容每次踏上衣車,都是一次快樂旅程。「我享受車縫為我帶來的滿足感,不過一定要心情好的時候造,靈感特別多。」由找布、裁剪、設計、車縫均是一手包辦,她自言這樣才能稱得上是設計師。「我就地取材,根據眼前的布頭布碎去設計個袋,但設計師通常根據其個人設計概念,去找合用的布,找不到便買回來,這做法不太合乎物盡其用的環保原則。」她使用的布,主要是別人捐贈。「以前過時過節,別人買禮物給我,但我經濟有壓力,所以會造個袋給他們,想不到很受歡迎,漸漸愈來愈多人知道我識得車縫,就主動給我布料。
除了袋子外,婦女們還會使用回收布碎車縫餐具套和書套。
另外,不少商店、公司,聽到有我們的車衣隊,會將用不著的布、衣服捐出,在回收的布碎中,更有不少是靚料。」車衣隊所收集到的布碎有很多種類,如薄的布會造細袋、牛仔布會造手袋。她個人有數件嘔心瀝血的作品,捨不得用、捨不得賣,寧願放在家中,得閒觀賞。至於不適用的舊衣物、袋、床上布藝用品,她會轉交到舊衣回收店,讓其他有需要人士使用。
回收布造袋考工夫
阿珍想說的話:「每個袋都是自己親手整,用好耐也捨不得掉,至今從沒有掉過一個。」
阿珍 15 歲學車衣,一直靠這個技能謀生,後來移居香港生活,才知道這個技能無法讓她找到工作,她非常失落,亦感到徬徨。「識得車衣又如何,香港無車衣廠。」直至有朋友告訴她聖雅各福群會有一個婦女車衣隊,她主動參加,自此感到生命有一線曙光。「覺得機會終於來了,可以靠自己的技能做一點事。以前只識車衫,車衣隊主要車縫袋,我邊學邊做。」
她需要重新適應,以前是用新布做衣服,現在要用舊衣物造袋,雖然兩者有分別,但對有車衣底子的她來說難度不大,不過後者要花更多耐性。「用舊衣物造袋,多一點工夫,因為取回來的舊衣物,必須經過徹底清潔的程序,每次車袋前,先將舊衣物拆開,比較麻煩,有時拆線的時間比車縫的時間還更多。」
親手製造 特別珍惜
舊衣物被人嫌棄,甚至逃不出被送往堆填區埋葬的命運,阿珍坦言,將舊衣物升級再造,為的當然是環保。「因為自己識得車袋,也用緊自己整的袋,帶有感情,加上全世界得一個,一定不會跟人『撞袋』,會特別喜歡和珍惜。」她指著身上的隨身手袋,是用舊牛仔褲車縫的,非常時尚。「自用的,我知道自己的需要,所以個袋外面和入面都有很多袋子,外面的袋是原有的牛仔褲袋,內袋是加整的。」她表示,這個袋只用了一邊牛仔褲,餘下的布還可以用來整其他袋,一於物盡其用。
Ping 想說的話:「我很感激捐出布碎的人,讓我們可以製造不同的新袋子,繼而用優惠價賣給有需要的社區人士。」
另一位成員阿 Ping,車縫資歷較淺,因被車衣隊的作品深深吸引,而主動投身車衣隊,向其他成員學習。「我覺得很神奇,一件物件由無變有,我們每個袋,是用回收布碎或衫製成,非常環保。」每當完成一件作品,她的朋友和家人爭住認投,又試過有街上路人問她的手袋在哪兒購買,讓她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認同。
感染女兒成為手作人
阿好想說的話:「既然都識得車縫,那麼還需要額外花錢購買嗎?何況自己做的一定最適合自己。」
阿好是車縫狂熱分子,過去數十年來,她經常報讀不同的課程,跟過無數位資深車縫高手學習,讓她今天擁有優秀的車衣、手縫技巧。對她而言,最高興莫過於女兒受到她感染,當上新一代的手作人。「是我教她的,她用心學習,後來她自己用布製作頭飾,每個頭飾都是她設計及親手一針一針縫製,今日已經可以在市場售賣,亦有一定客源,我為她鼓舞。」
她自己更不在話下,從小對縫紉感興趣,在沒有請教他人的情況下,用布頭布碎縫製布偶給自己玩,直至夠年齡報讀夜校,才開始正式學習縫紉、車衣。她做過不同行業,更曾開店替人改衣服,可惜後來捱不住昂貴的租金而結業。自加入車衣隊後,阿好有另一番體會。「這兒主要車袋,日常生活中原來有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到大大小小不同的袋,像之前有人送我一個水樽,我就利用回收的窗簾布,車縫一個雙面用的水樽袋,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最後都成功。現在可以經常裝住個水樽出街,比起之前更方便攜帶。」
社區資源妥善運用
車衣隊的製成品種類繁多,而且每件作品都是婦女們的用心之作。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經濟及社會企業(土作坊)項目主管鄭淑貞表示,天衣無縫車衣隊主力將被棄置的布碎,如梳化布、舊衣服、窗簾等,經過重新拼合車縫,製成獨一無二的布袋,之後沿不同途徑售賣給社區人士,將人力、資源和環保串連起來,使到社區上的資源被運用得更好。
車衣隊亦接受衣物修改或來單製作布藝品,如有意捐贈布料舊衣服,或欲對車衣隊的工作有進一步了解,可到此網站瀏覽,網址:come.sjs.org.hk/cht/section08
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