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2015
《記不記得,我愛你》給失智者愛的祝福
書名:記不記得,我愛你—愛與記憶的診療室
作者:蔡佳芬
出版:平安
人最害怕失去,無論是有形無形的東西——財富,名譽,地位......更害怕的,是失去記憶。
蔡佳芬醫師是台灣專治老人精神醫學的精神科醫生,每月接觸千位長者、失智者及其家屬,照護者,書中十四篇醫療札記,記敘了各纇失智症個案,背後是一段段有關愛與記憶的動人故事:
年邁的老婆婆堅持照顧患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的老伴,一度害怕失去兩人的甜蜜回憶,最後學懂不緊抓過去的記憶,堅守與子偕老的承諾,珍惜兩人在一起的日子和為人生所帶來的意義。
女兒自責未能為失智老父尋找有效醫藥,不惜道聽途說,嘗試可醫治該病的方法,背後是莫名的不捨、不甘心、不接受與不放手。
孫子對九十高齡的失智爺爺悉心照料,就是要回饋幼年時被父親拋棄,爺爺一力照顧他的養育之恩。現在,在爺爺出現錯認的症狀期間,倒同時讓他享有「兒孫」之福。
廿八歲的女孩,家族中有患失智症病史,害怕自己有高度遺傳性失智的風險,卻忘記「活在當下」的重要性。
獨身老人身無長物,患上失智症,當見著曾一同當兵的老友的兒子,叫喚的卻是因癌病早他一步仙遊的朋友的名字。
丈夫患早發性失智症,疲於奔命的妻子,只希望醫生寫診斷書,向鄉間的婆婆解釋,自己沒有加害她的兒子。
張醫師說:「關於記憶,我們不是失去它,而是曾經擁有它。」她在書中以簡潔的筆觸,描述失智者和摰親的牽絆與依賴,縱使逐漸被親愛的人遺忘,卻仍能以愛來維繫。每個個案反映不同類型的失智者的特性、需要,和漫長的失智照護需注意的事情。
書中的那些「忘記」和「難忘記」的生命故事,都可能是我們明日的寫照。至死方休的不是對名利財富的營役追逐,而是像張醫師所言:「我們對失智者的態度,也反映出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怎樣看待記憶,生命和關係。」
仍「記得」的人,應有勇氣面對挑戰,失智症不一定是痛苦的深淵,通過它學習愛與被愛,最後化作生命的禮物。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