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13

《更快樂》人們比前富裕,何以更多人憂鬱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教授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原先是名不見經傳的心理學家,他在哈佛大學開了一門「正向心理學」的選修課程。第一年只有8位學生選修,第二年選修人數躍增至近400人,第三年選修人數達850人,再過一年選修人數高達1400人,是哈佛學生總數的1/4。他又在哈佛開設「領導心理學」課程。兩個課程分別獲選「最受歡迎課程」的第一與第三名。

 

  幾年前,他出了《更快樂》(Happier: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這本書,去年這本書出修訂版。接著,他又出版了《幸福的魔法:更快樂的101個選擇》(CHOOSE THE LIFE YOU WANT: 101 Ways to Create Your Own Road to Happiness)。兩本都是暢銷書,兩本書也都有了中文譯本。

 

  在《更快樂》一書的前言,班夏哈引用名著《安妮的日記》(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的一句話:「我們活著的目的,都是為了得到快樂;大家的生活雖不盡相同,目標卻一致。」

 

  快樂,是生命中最需要的感覺。有錢人未必快樂,有時候甚至因為有錢而苦惱。健康很重要,但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健康。而一個人不論在世上活得長還是短,只要活著的時候快樂,就是滿足的人生。

 

  《更快樂》這本書不是只在心理上使讀者得到快樂的安慰,而是幫助讀者了解快樂的本質,並且透過一套輕鬆易學的方法,讓大家能夠活得更快樂、更滿足。

 

  作者引導人們學會如何更快樂的方法有三點:

 

  1、學會成功前,先學會失敗。

 

  2、慢慢減少該做的事,多換一點時間做想做的事。

 

  3、善用眼前的快樂資源,讓快樂良性循環。

 

  班夏哈說,「快樂學」不是現代特有的產物,而是從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一直都在尋找的祕訣。不過,人類似乎一直找不到這秘訣。今日美國人的憂鬱症罹患率較1960年代增加了10倍,患者初次發作的平均年齡為14.5歲,1960年代則為21.5歲。1957年有52%的英國人表示他們非常快樂,2005年時,儘管英國人的財富在過去50年內增加了3倍,但只有36%的英國人表示他們很快樂。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帶有焦慮和憂鬱症狀的成人與兒童也急遽增加,中國衛生部宣稱:「我國兒童與青年的心理衛生水平確實教人擔憂。」

 

  我們這一代的人──包括大部分西方國家和愈來愈多東方國家的人民──雖比前人富裕,卻沒有因此活得更快樂。「我們既然這麼富有,為何卻快樂不起來?」

 

  作者介紹了1998年才正式成為一門學科的「正向心理學」。他說,為了擷取快樂生活的精華,許多正向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及哲學家,試圖了解人類不快樂的複雜現象背後的簡單原理。這本書敘述了他們的一些想法,若能善加利用,將有助於讀者活得更快樂、更滿足。

 

  不過,僅僅閱讀並不足夠,作者建議把這本書當一本練習簿去做,思考與行動並進,才能真正影響你的生活。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作者:塔爾.班夏哈

由  天下雜誌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