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013

余華新作《第七天》 更絕望、更荒誕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中國作家余華的最新長篇小說《第七天》出版之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一向以來,余華的作品都是以描寫社會的低下層人物,在大時代中的命運多舛為主題。從《活著》到《許三觀賣血記》,再到《兄弟》,無一不是如此。

 

  然而,他的新作《第七天》所描寫的,似乎並不是活人的世界。

 

只有死亡才得安息

 

  小說一開頭,寫的就是一個走向殯儀館、將被火化的靈魂。他為甚麼會死?他在死亡之後還能留給讀者甚麼呢?小說起首是:「濃霧彌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裏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殯儀館人員在電話中抱怨他的遲到,而即將被火化的人,竟是楊飛他自己……

 

  余華似乎顛覆了過去以「活著」為重大主題的寫法,而轉入一種「死去」也就是「鬼的書寫」裏去。故事主人翁楊飛一開始已死於非命,但因無人為他殮葬,便變成一個遊走於陰陽兩界的野魂。在遊蕩的七天裏,楊飛回憶起他因重病出走的父親和仍然心愛的前妻,同時也遇到很多曾在他生命記憶中擦身而過、如今已跟他「君體相同」的亡魂。

 

  書名叫《第七天》,帶有基督教意味:「第七天」就是安息日。

 

  活著的世界,為甚麼比死亡後的世界更令人沮喪、絕望?

 

  唯有死亡,最終才可能得到安息?!

 

  楊飛趕赴殯儀館後的每一天,遭遇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與生前親友的愛恨死別。

 

  第一天,在殯儀館內,火化的順序按照階級進行,富貧者討論、比較墓地的優劣;第二天,與前妻相遇,憶及往日婚姻苦樂參半的美好;第三天,細訴無怨無悔的父子情;第四天,巧遇原住在隔壁的城市邊緣人情侶,以及一個死於非命的公安......

 

  第七天,楊飛來到一個神祕之境,留在那兒的都是無人送終的孤魂、沒有墓地安息,然而他們卻看似最滿足......

 

以死亡作最絕望控訴

 

  余華藉死人的眼光回看活人的世界,發現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輕:毒水毒氣毒奶泛濫,假貨假話假人當道;坐在家中得提防地層下陷,吃頓飯小心被炸得血肉橫飛;女賣身男賣腎,不該出生的嬰兒被當作「醫療垃圾」消滅,結婚在內的一切契約關係僅供參考。到處強迫拆遷,一切都在崩裂。書中人物都不得好死,他們只有等待火葬前,溫馨地想像他們的安息之地沒有污染,沒有欺騙,沒有公害。活著的人無從找尋出口,只能在死亡後的第七天得到和解與救贖。

 

  余華以死亡來對當今中國社會貧富懸殊、道德淪落、貪污腐化、禍國殃民現象,作出最絕望的控訴。

 

  書中刻畫了一個極其荒謬又寫實的場面,一大群死魂靈在死去的老闆開的飯館吃飯,席間亡靈們議論紛紛,直言目前最安全的食物只在兩個地方,一是在這裏(亡靈的飯館),二是在高官的飯桌上。這真是一針見血,令人感慨。

 

  小說的人物,都是生不逢時、死亦不逢時,可悲地在社會低下層生活的人物,他們的遭遇,見證了數不盡的苦難。他們周圍的人,大都是草根,也都生活在惶恐中。他們的生活的唯一可留戀之處,就是對親人、情人的愛,尤其是楊飛父子情深的描述,貫穿全書,觸動人心:「我乘坐的火車駛離車站時,他站在那裏看著離去的火車揮手,雖然站台上有很多人在來去,可是我覺得他是孤單一人站在那裏。」「第二天我父親不辭而別,他走得無聲無息,連一張紙條也沒有留下,拖著自己所剩無幾的生命離我遠去。」

 

  小說反映了當代中國諸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與一般民眾息息相關的生活議題,一個接著一個,層出不窮,似乎永無止境。這些問題是中國千萬個案的縮影,書中提出的只是冰山一角,這些底層人民的基本生存困境有解決的一天嗎?

 

是死亡後,還是後死亡?

 

  哈佛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認為,一般的鬼魅小說沿著「死亡後敘事」發展。不論傷逝悼亡,還是輪回果報、陰陽顛倒,敘事在前世與今生、肉身與亡靈的軸線中展開,其實有一定的意義連貫性。但《第七天》寫的不是「死亡後」,而是「後死亡」的故事。「後死亡敘事」則視死亡如「無物」,不但架空生命,甚至架空死亡。

 

  生死和敘事在這裏不再形成連貫關係。死亡本身成為一種詭異的「中間物」,既不完結甚麼,也不開啟甚麼。在這樣的意義體系裏,連傳統的「死亡」也死亡了。余華暗示我們的生活猶如行屍走肉,死後也不能一了百了。《第七天》裏彌漫著一種虛無氣息,死亡或後死亡也不算數的虛無。

 

  寫過《活著》、《兄弟》等名作的余華,沉潛七年,寫出了中國當代諸多荒謬不堪的社會問題,以及我們這個時代最深沉的悲痛,連死也不能解脫,而且沒有人能置身其外!

 

  被評論家認為比《活著》更絕望、比《兄弟》更荒誕的《第七天》,是余華創作最新里程碑!僅書名曝光,中國預訂量就破70萬冊,起印破80萬冊,超越《百年孤獨》等暢銷書!

 

  大陸出版後,台灣麥田出版社也隨即出版了繁體字版。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第七天》簡體字版

作者:余華

由 新星出版社 出版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第七天》繁體字版

作者:余華

由 麥田出版社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