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2014

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不「愛國」的法作家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二○一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法國小說家派崔克‧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他的作品主題圍繞在時間、記憶和認同。瑞典學院常任秘書英格朗盛讚他是「當代的普魯斯特」,他以「記憶的藝術」,生動捕捉法國於二戰遭納粹佔領期間(一九四○至一九四四年)的生活,贏得評審青睞。

 

  蒙迪安諾獲知得獎後表示「感覺不太真實」。他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很想知道獲獎的原因……作家永遠無法成為自己的讀者。特別是我感覺這四十五年來,寫的是同一本書。」

 

  蒙迪安諾多數作品的靈感來自納粹佔領期間的巴黎,探索民眾在道德層面的兩難處境。英格朗說:「他喚起人類命運中最無可捉摸的部分,揭開佔領區的生活。他的多本書呼應同一主題,分別是記憶、身分認同、嚮往與憧憬。」

 

  英格朗說:「這些主題怎麼寫都不會膩,因為有些大問題始終沒有肯定的答案。例如,我為何會變成現在的我?發生了甚麼事?我如何才能突破時間的枷鎖?如何回到往昔?」

 

  英格朗特別說明蒙迪安諾的成名作是《暗店街》(英文名Missing Person),描述一名罹患失憶症的偵探,為找回自己,展開尋訪旅程。

 

  法國總統奧蘭德「熱情恭賀」蒙迪安諾獲獎,表示「法國以蒙迪安諾為傲」。

 

  但他寫納粹佔領期間法國的題材卻並不「愛國」。而往往描述道德上模棱兩可的人物,例如他與導演路易•馬盧合寫的劇本《拉孔布•呂西安》就講一個年輕小夥子如何從一個普通農民變成一個納粹幫兇,後又跟一個女孩逃跑的過程,這形象反映了納粹佔領時期的法國國民多數狀態。戰後大家都把自己說成天天偷聽戴高樂演講的愛國者,但事實上多數老百姓都隨大流。法國觀眾曾將本片稱為《法奸》電影。

 

  蒙迪安諾是當今仍活躍於法國文壇並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