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18
一帶一路是生路或死路?
任何宏偉藍圖,根本不會由一開始就一帆風順。對一帶一路成員國而言,中國企業借項目名義,大舉買入當地碼頭等具備戰略及經濟重要性的項目資產,已惹來不滿聲音。同一時間,部分研究開始質疑,一些尚待發展及檔次較低的新興市場,基於本國經濟規模尚未成形,由基建帶動投資,並由投資推動經濟表現,所真正帶來的效益,未必會是書本中所理解的高。更令部分新興市場有微言的是,中國對參與一帶一路項目成員所批出的貸款,財務條件上非常吸引,但其他遵守條件方面卻是相反,例如一定要聘用相當大程度中國企業、工人等參與工程,初期的受益程度變相大減。
而近期,西方有關一帶一路5年以來的評論,部分將之綜合為Debt-Trap Diplomacy,導致參與的新興市場債務大增,甚至從而提升了中國對這些市場的牽制力。很多機構都有研究,並分析部分一帶一路合作的條款,單憑因為個別市場債務大增,而就歸咎於一帶一路項目,未免有所粗率,但不等於毫無影響。
無疑,凡有大規模項目投資,就涉及債務,難有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可是,在目前全球金融環境下,利率趨升,而內地的外貿盈餘極有可能會進一步持續收窄,外匯儲備都會受到影響。銀彈或變弱,成效未顯現,5年多以來靠金錢堆砌的基建項目大藍圖,似乎有需要做個檢討及調整。更重要是,債務是雙向性,因為一帶一路項目,個別成員債務大增,而作為牽頭銀行的內地政策或大型商業銀行,同樣要面對潛在壞帳增加的困局。事實上,很多新興市場對IMF相當避忌,對於一帶一路仍有期盼,5年的大規模、大幅度項目投資後,是時間再規範,提升透明度及項目審視之餘,亦需要提升至非基建投資項目的互惠共贏合作。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