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2016
打工仔「硬」頸 「按摩速遞」鬆一鬆 主攻公司客
很多香港白領打工仔都愛返大陸或者到東南亞旅遊時幫襯推拿服務,皆因日日上班對着電腦屏幕,下班後又低頭玩手機,肩頸膊痛是家常便飯。
「骨精」白領Samuel(方富銓)由是看準商機,跟老友Dave(陳嘉維)和專業運動按摩師Helen(曾海倫)合作成立「Massage Express按摩速遞」,為企業提供頭、肩、頸上門按摩服務,創業兩個月已獲數張企業合約。
Dave(左)和Helen(右)已瞓身全力搞「Massage Express按摩速遞」,但牽頭人Samuel則仍繼續其廣告創作正職,故坦言不便上鏡。
Samuel去年底去泰國旅遊,見識到很多遊客都愛到泰國按摩。他回港後一直念念不忘,「去年經過商場的泰國旅遊展,其中有泰國spa house,為遊人提供頭、肩、頸的按摩服務,5分鐘收費20元,大排長龍。」他想到香港白領打工仔經常肩頸膊痛,提供針對性按摩服務,應該大有市場,「上網再找資料,發覺大陸果然有間公司提供類似服務,分公司開到北京、上海,據知百度和阿里巴巴也有幫襯。」由於香港尚未有同類型公司,Samuel深信自己找到一個藍海發圍。
受小企歡迎 推3個月套餐
他找來兩位同樣熱愛按摩的老友,3人一拍即合,「Massage Express按摩速遞」由是成立。Samuel本身從事廣告創作,見慣客人,且擁有一班相熟的企業客戶,負責市場拓展,「成立初期會向自己的相熟客戶群埋手推廣和在社交媒體上宣傳,只是對於賣廣告我有所保留,因為若果這服務紅了生意大增,我們的人手是否應付到?倒不如先做好手上重要的客人。」而Dave則一直以Freelancer身份從事婚禮動畫創作,同樣有一班高端熟客在手,最重要任務是製作宣傳片,以宣傳服務、簡介服務及推拿程序,「其實我們很怕企業會將我們的服務跟坊間的『骨場』相提並論。我們的專業是運動按摩,會要求我們的按摩師傅循正式途徑學過運動按摩。」
至於負責落手落腳幫人按摩、本身是專業按摩師傅的Helen,原本從事文職,約兩年前轉型健身教練,專職運動按摩、拉筋體適能等方面,有齊專業證書,「對人體肌肉的認知比人勝一籌,會感覺到客人的肌肉紋理,按摩時能令客人更感舒服。」
「Massage Express按摩速遞」的服務在2月中正式推出,「正式推出前也找過一些公司免費試用我們的服務,反應是不錯的。我們一方面想傳遞一個(有關上門按摩服務的)信息給企業,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做些試驗,測試一下服務是否可行,畢竟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可能會出現,例如每間辦公室的位置、面積和布局都不同,也想了解一下香港企業對這服務的接受程度有幾高。」
他們現時的客戶包括網購平台、出版社等,以中小企為主,這跟他們起初希望主攻大企業的方向有所不同,「因為中小企不用『過五關斬六將』,要先得到人事部、福利部等通過,而且我們的服務費用並不算高,一小時收費約300元計,吃次火鍋都不止這個價啦。」
白領打工仔工作時活動量少,Helen建議每半小時便應該做一做伸展動作。
服務由一名按摩師傅負責,建議每次最多可讓10名員工享用,「當每人按5分鐘,一共是50分鐘,剩下10分鐘用來讓師傅抹手等等。」若果員工數目多於10人,可多派一名按摩師傅負責或加至2小時。除了單次服務,他們亦鼓勵企業簽訂約3個月的服務套餐,內容包括每星期兩次的上門頭、肩、頸按摩服務,以每個月有4個星期計算,即一共有24次按摩服務,費用約為700多元,倘若對第一次按摩服務不滿意,可以在扣除第一次費用後,餘款全數退還。
助企業突出 關愛員工形象
Samuel笑言,他們是近乎零成本創立這盤生意,「推拿師傅的薪水是按出勤時薪計算,不用每月定時定候支付一筆錢來養着一班團隊,辦公室則是分租朋友地方,成本有限。」但他亦坦言:「推拿服務,每小時只袋二三百元,長遠是可以維持,但單靠此賺大錢作持續發展是不太可能。」故他們希望跟藥廠等合作推廣一些健康相關項目,並為長期客戶提供推拿工作坊,教人如何按摩頭、肩、頸,以鞏固客戶群,同時將服務推廣至辦公室以外,例如是婚宴場地或商場舉辦的健康、旅遊活動等。
他們坦言,在此時推出服務,未必是最好時機,畢竟經濟前景不明朗,不少企業或會以削減福利等節流,未必願意再額外投資於員工福利項目,「不過,一個員工,月薪兩萬就是兩萬,全行都是給這個人工,小企老闆沒辦法用銀彈政策不斷加人工。但要挽留人才,就要靠點員工福利。一個月花一千幾百,就能讓多個員工一同享受福利。」
此外「按摩速遞」的專頁亦會貼文展示團隊上門提供頭肩頸紓壓服務時的情況,一方面推廣服務,另一方面助幫襯其服務的企業突出「關愛員工」的形象,增加企業幫襯「按摩速遞」的誘因。「目標客戶仍是大企業,因為我簽一張大企業合約,就可能有100人以上使用我們的服務,成本效益差很遠。當然還是小企易傾得多。」他們亦深信,當服務有更多人認識,就更易吸引到大企業幫襯,「大企業見到別的企業有做,覺得價錢可接受,就會想試。」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