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6
微型藝術家 巧手砌出小香港
2位本地微型藝術家陳慧姬(Maggie)與黎熾明(Tony)相識10年合作無間,堅持創作微型藝術從未想過放棄,盼以微型作品保存珍貴回憶及懷緬本土情。
Tony和Maggie在這次藍精靈作品展中,最滿意的作品是火箭場景,是花最多心力的作品。
Maggie成為全職微型藝術導師前,是名從事會計的OL。2003年她偶然找到中學時用的藝術用品,憶起並重拾童年製作麵粉花的興趣。因香港地方狹窄,啟發她創作微型藝術的方向,開始製作1:12的微型藝術品,食物和花是主要主題。
一場大病 展翅追尋藝術夢
Maggie指,一件3.5x3.5cm的微型作品,由設計、找資料到完成需要1星期。
「在2006年因為一場大病,令我重新思考人生的目標,啟發我轉行做自己想做的微型藝術。」Maggie指,被人欣賞得來的滿足感,是令她堅持下去的原因。其作品取材於小時候爸爸帶她和哥哥曾到的餐廳,如當年在尖沙咀的海城大酒樓喝茶、復活節一起吃鐵板燒的回憶,也一一在作品中重現。
Maggie是單親媽媽,現時租商住大廈單位,把工作室搬入家中,以便陪伴兩個分別5歲及3歲的孩子,孩子平時由其母照顧。Maggie笑指,將會製作一圍餸菜送給媽媽,菜式是媽媽的拿手小菜,有俄羅斯牛肉、藥膳黃花魚等,以答謝媽媽的愛。
而Tony在30年前已成為建築模型師,2007年他接觸微型藝術後產生濃厚興趣,公餘時會製作微型作品。過去工作經驗讓他在製作微型藝術品時得心應手,不用通過精密計算和量度,就可掌握物件大小。他在2013年辭去原有工作,開了間微型藝術工作室,創作之餘亦會開班教學生。
觀眾感動 助更堅定創作路
Tony指,製作1件作品需時1個月,每件可賣2萬元,但扣除成本後賺的不多。
Tony的作品多以懷舊香港為主題,如和昌大押、香港髮廊、涼茶舖等,讓公公婆婆可懷緬過去,仿如置身他們的花樣年代。他堅持做微型藝術的原因,離不開觀眾的感動,「有次在懷舊香港情展覽中,看見有公公婆婆帶孫兒來參觀我的作品,三代同堂的感覺,令我很感動。」
Maggie與Tony在「藍精靈.十分勁」亞洲巡迴藝術展中再次合作,為8個1:1的藍精靈設計立體場景模型。展品即日起至8月21日在海港城港威商場地下長廊展出。
Tony在作品中加入視聽元素,如會播片的微型電視。
微型作品一絲不苟,製作得栩栩如生。
Maggie製作一間微型嬰兒房,紀念大女浠浠的出生。(受訪者提供)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