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011
網絡俗語不可照搬
莉莉
莉莉
香港人。自小酷愛西洋文,終日沉淪西洋書海之中。閑時與洋妞竹星爲伍,涉山過海。除練得一口洋文外,其他一無是處。得諸位大文豪庇佑,英語成績傲視同群,惟五用成語及天文科學一竅不通,最後更違抗父母之命,選修西洋文,與所有致富的專業正式分道揚鑣。大學畢業後投身傳媒及資訊科技業,從事市務推廣及專案管理工作。爲方便滑雪,近年移居加拿大,與大灰熊及海狸爲鄰,並順道修讀MBA。爲求三餐溫飽,在road trip與road trip之間,爲企業作管理顧問。
Business English
在 Facebook、Twitter、SMS、以及各種網上社群 (online communities) 與我們息息相關之際,一些以往聞所未聞的網上俗語 internet slang , 在不知不覺間漸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試問有誰會想到,一些如:LOL (Laugh out loud,大笑)、 OMG (Oh my God!,我的天)、IMHO (In my humble opinion,本人之愚見),竟然會被列入牛津英語詞典之中?
不少朋友在「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的情況下,將這些網上俗語發揚光大、應用在日常生活以及商務通訊之上。
例如,AKA (also known as,又名)、ASAP (as soon as possible,愈快愈好)、BTW(by the way,順帶一提)等都是在商務環境中常見的用詞。
然而,並非所有網上俗語都能夠不經思索地直接搬字過紙,亂用一通。
香港一間公司的老闆,知道莉莉要回港走一趟,便在電郵結尾時「醒目地」加上這樣的一句: Glad to know that you are coming to Hong Kong. CYA!
到底這位老闆電郵中所提的「CYA」,代表了友善的「遲些見」、還是叮囑莉莉凡事都要謹慎處理、要「思前想後」呢?
首先,無論跟商務夥伴如何熟絡,也不應該在商務電郵使用網上聊天的俗語。
這類用字一來語調輕鬆,給人過分不拘小節的感覺,少了一分專業味道;二來連只需幾秒寫下的全寫也要省略,間接反映了對方在你眼中到底是如何的「重要」。
好了,說回這個 CYA。對於習慣網上聊天的朋友,CYA 當然是 see ya (see you) 的意思;但在商業社會,CYA 卻是一個帶點不雅味道、但往往令人嘴角一翹陰陰笑的俗語。
CYA 的全寫是 cover your ass,字面解「遮蓋後方」,是「保障自己」的意思。
在美國這個「自己喝熱飲不慎燙傷也可告麥記」的社會,CYA 都是大家常掛在口邊的一個字。
無論是撰寫合約或保險條文,甚至只是提供簡單的服務,商業機構往往也會鋪天蓋地、無孔不入地詳列保障公司利益的免責條款,這便是 CYA 的做法。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