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2012
「激進有獎」的歷史往跡
立法會選舉已經出爐,多區結果出乎意料,泛民派和建制派互有得失。今屆立法會議席70個,增加10席,當中5席是地區直選,餘下5席是超級區議會議席。選舉結果,建制派取得43席(61.4%),泛民派取得27席(38.6%),兩者力量並無顯著改變。泛民派取得超過3分1議席,可以對特首和立法會議案行使否決權。但這是靠功能界別搶灘成功,議席由4變6,新增超級區議會取得3席,加上18 個地區直選議席,才能有此成績。
在地方選區,投票人數雖創新高達183萬,泛民派和建制派的最終得票率分別為57%和43%,打破昔日「六四黃金律」(指泛民派得票率維持在六成)。泛民派所得直選議席由上屆19席減至今屆18席,得票率是回歸以來最低,而建制派即使得票率不及泛民派,仍能輕取17席,意味配票的競選策略成功。
如今泛民派雖然守住關鍵少數,但仍要視乎能否在投票時採取統一立場,現時泛民派政黨林立,除了傳統的民主黨外,尚有新民主同盟、工黨、民協、公民黨,以及激進民主派的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另外今屆選舉後立法會的政治形勢已與過去不同,不少多屆經驗資深議員及政治明星落馬,晉身立法會的新人有28名,比例比上屆17名為高,佔議會總人數的40%,或可為議會帶來新的聲音。
另一種頗堪注意的政治現象,便是激進民主派(人民力量和社民連)抬頭,議席由上屆3席,變今成屆4席,其總得票更大增10萬票,共26萬票,達14.6%,高於上一屆的10.1%,超越了強調走溫和路線、一向是泛民派「旗艦」的民主黨。民主黨的得票是24萬,只有13.7%,甚至低於公民黨的25萬票,也有14.1%。
香港激進政治力量的特色,是在議會上拉布,擲蕉、擲膠樽、擲番茄和雞蛋,而從選舉結果所見,他們的表現,顯然為選民所樂見,所以大可預料,這種場面在今屆議會陸續有來,甚至演變成更「激」,因「激進有獎」。
激進力量的成功,「激進有獎」,在過去歷史上並非沒有往跡,這使人想起德國的希特勒,他是在上台奪權後才蛻變成獨裁的納粹惡魔,但他未上台前正是靠激進的民主力量逐步取得民眾支持。當年德國人因第一次大戰後充滿怨氣,《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實行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魏瑪政府的外交政策低聲下氣,國內失業率高,通貨膨脹嚴重,而希特勒的崛起,是利用了當時德國人對猶太人的仇恨,打出三面旗幟,一是反猶太,二是反共產黨,三是反資本家,結果取得大批「憎人富貴嫌人貧」的白領中產者的擁護。
如今香港貧富日益懸殊,年輕人沒有出路,地產霸權肆虐,是否正是培養激進政治的溫床﹖值得深思。激進政治很多時會走向法西斯主義,因為它通常伴隨著社會衰退、羞辱和受害心理,並以追求暴力作補償。18世紀英國政治哲學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有句名言:「惡人之所以勝利,只因好人無所作為。」香港的民主黨一向扮演好人,如今是否太無能了,令選民大失所望,才會出現香港今天的政治局面﹖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