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2013
香港貧富懸殊指數屢創新高
社會和報章時常提及「貧富懸殊」。如今談貧富懸殊,就不得不涉及「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這個系數是20世紀意大利學者基尼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勞倫茨(Max O. Lorez)所提出的收入分配曲線為指標,判斷是否公平。這個系數,是在0和1之間的比例數值,最大為1,表示收入分配絕不平等﹔最小是0,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等。換言之,基尼系數愈大,貧富差距愈大。一般以0.4作為警戒線,越過這條警戒線,貧富兩極的差距較容易引起社會階層對立,有礙穩定,甚至出現社會動盪。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在0.24到0.36之間,美國較高,為0.45。至於中國,其貧富懸殊情況是一個謎。官方一向宣稱,在改革開放前,中國一直屬於一個社會財富所有權分配平均的社會,基尼系數長期在0.2左右,但潛在的權力和利益分配,包括各種公共財富的使用權,差別仍十分巨大。自從實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後,富人越來越多,而與此同時,卻有很多農村人口和城市下崗職工,一日三餐都難以為繼。
早在2009年6月,中國政協十一屆常委會會議上,政協委員蔡繼明說:「中國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到2013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曾一次性公布自2003年以來10年的基尼系數,2003是0.479,到2008是0.491,然後逐年回落,到2012是0.474。
當然,官方數字與民間估計難免有偏差。2012年4月。亞洲開發銀行一份報告表示,一些獨立學者認為,2012年中國的基尼系數高達0.61,全球罕見。雖然這一數據也受到學術界質疑,但觀乎現今中央政府極為重視「維穩」,估計中國的貧富差距應屬偏高。
反觀香港,2001年後,其基尼系數達0.525,2006上升至0.533,2012更高達0.537,已成為已發展地區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回歸後的香港,貧富差距與內地相比,看來不相伯仲。香港的貧窮問題,部分原因也與經濟轉型有關。在全球化挑戰下,香港經濟結構轉向高增值服務業,令經濟進一步發展,但仍有部分低學歷和低技術人士,收入持續落後。此外,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勞工市場對低技術工人需求減少,供過於求,低技術人士面對激烈競爭,而內地新移民增加了低技術勞工的數字。
最近香港教育學院一項調查發現,逾7成青年認同現時貧富懸殊明題較回歸前更為嚴重,當中年紀越輕的,便越覺得社會階層並不平等。該項查訪問了500名15至34歲的香港市民,對當前香港社會階層不平等程度的平均分為6.56分,高達82%人認為與7、80年代比較,現時大學畢業生要成為中產,難度增加。調查更發現,有逾30%受訪者認為,香港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比亞洲大城市、甚至內地還少。有近40%受訪者認為,政府協助貧困學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和參與社會競爭方面做得不夠。
現時香港的億萬富豪,數不在少。財富分布不均,極易造成社會分化,有礙社會穩定。內地政府的「維穩」,只是治標,未能治本。至於香港,政府至少應盡快推行全民退休保障,以平衡社會的貧富狀況。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