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014
中央對泛民派議員的統戰
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之行,主角顯然是10多名泛民派議員,建制派議員只是配角。泛民派議員和中央的關係一向不佳,前者為了爭取普選,抗爭了20多年,而後者在這問題上堅持依香港基本法的規定推行,候選人須由提名委員會選出。
這次上海之行,則是中央向泛民派議員伸出橄欖枝,欲解決中央與泛民派議員之間的分歧。
對於2017年的特首普選,泛民派議員憂慮其提名委員會是篩選工具,把泛民派的候選人排除在外。若干泛民派議員更聲稱,一旦特首普選不符合民主原則,他們將會參與社會上激進人士發起的「佔中」(佔領中環)行動。這次中央的「橄欖枝」,有評論認為,這是中共一貫的「統戰」技倆;但也有評論指出,不管中央背後的動機為何,泛民派議員應好好利用這次機會,與中央進行溝通,增進了解,消除分歧。
中央要統戰泛民派議員,不足為奇。所謂「統戰」,指統一戰線,其起源據說來自前蘇聯的創國者列寧。列寧在其著作提到,在重視無產階級領導革命的同時,更要關注如何擴大己方陣營,鞏固革命成果和擊敗資產階級敵人的策略。列寧又說,無產階級必須在革命中使其他社會階層加入己方,或者支持己方政策,或者最少保持中立,以最大程度孤立敵人。
後來毛澤東在1939年的《共產黨人》雜誌發刊詞上,指出「統戰」是中共「三大法寶」之一(其餘兩個法寶是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在毛澤東的理解下,統戰思想的核心,是在政治競爭中掌握「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原則。因此判斷「形勢」,區別敵我勢力消長,洞悉各方力量的分佈與態度,對統戰的實施極為重要。
「統戰」一詞從國共鬥爭時代到今天的兩岸關係,都是常見用語。如今中共的對台戰略,「統戰」仍然是主要的指導綱領,所謂「以民促官」、「以商圍政」、「入島入心」、「以經促統、以武阻獨」等,都可以視為中共「統戰」原則的延伸。如今中共不但要統戰台灣」,更要統戰香港,葫蘆裏賣的是甚麼藥?
且看4月13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13日在上海與香港立法會議員座談時所說的話,他表示要把國家全面深化該給帶來的機遇轉化為香港的競爭力,又說需要香港自身做出積極配合,其中關鍵一點是要少一點爭執內耗,多一些同心協力,把關注點放在加緊謀劃香港長遠發展上。這完全是一派統戰口吻。
統戰的原則一定要向對方曉之以利。難怪王光亞說,中央一直高度重視並注重發展香港的優勢和作用,在統籌內地改革發展的時候都會考慮香港發展的需要,香港一定會分享到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這種「示好」,說明過去曾被中央認為是主要敵人的泛民派議員,已搖身一變成為次要敵人。
那麼誰是主要敵人?當然是那些聲稱要「佔中」的社會激進力量,在中央眼中,這些人都有搞亂香港,甚至有搞「港獨」的嫌疑。不過中央的思維,根據「港人治港」和「一國兩制」原則,香港的事最好歸香港人管,也許搞統戰最好由特首全權負責,如今中央出馬,會否想扶特首一把,減輕他的壓力?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