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4
7.1遊行後看「上下不同欲」
香港繼6.22公投和7.1遊行後,已可明顯看出港人與中央的意願愈走愈遠。這樣的趨向發展下去,令到「佔領中環」的可能性大增。正如特首梁振英曾說,他相信大多數市民都不贊成「佔中」、癱瘓中環。「佔中」如影響香港經濟,對港人、港府以及中央,都會受到損害,是「三輸」。既是「三輸」,而又假若真的出現「佔中」,問題的癥結會是甚麼?
傳統的建制派認為,「佔中」影響秩序,破壞繁榮穩定以及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受損,做法激進,且是脅迫政府和中央,並非打開溝通渠道的做法。另一方面,也有社運人士,認為「佔中」由中產帶頭,所謂「秀才造反」,毫無殺傷力,只會以鬧劇形式終結,最終損害港人爭取民主的士氣。更有認為,搞「佔領中環」的人,是「佔領光環」,目的是揚名。
無論怎樣看「佔中」,「佔中」不是好事,可作定論,因為搞「佔中」的人也承認,假若真的「佔中」也是迫不得已,是港府和中央不肯聽取港人對真普選的意見,才被迫公民抗命。中港矛盾無法解決,是「佔中」之因,所謂「因果自負」,「佔中」之果會否只是港人自食其果,而不是上述的「三輸」?
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在其將要推出的新書《居安思危》,似是傾向港人「自食其果」之說。任志剛在該書《序言》提出,香港政局發展可能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被邊緣化。他認為,有關問題並非香港可以自行決定,更重要是國家領導人是否希望發揮香港的作用,而成立上海自由貿易區,因而間接削弱香港的競爭優勢。他甚至擔心香港政局發展正蠶食領導人對香港的信心,致使他們避免過份依賴香港。
如此解讀香港現今的政局,或會令人有危言聳聽之感。上海真的能取代香港嗎?畢竟香港對於國家來說,不應只是國際金融中心那麼簡單,因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面向世界,它還有一套符合國際標準的文化、法律和政治制度,這也是符合「一國兩制」的精神,正是由於有了「香港」這個通往世界的窗口,更有利於國家推行改革開放,這是上海不及香港之處。
無論如何,「佔中」不是好事,便要防患於未然。《孫子兵法・謀攻篇》有「知勝有五」之說,包括「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等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郭化若的《孫子譯注》把這段古文譯作「凡是能看清情況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就能勝利;懂得多兵的用法也懂得少兵的用法,就能勝利;官兵有共同欲望的,就能勝利;自己有準備以對付疏忽懈怠的敵人,就能勝利;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國君不加以控制的,就能勝利。」
這五種取勝條件,其中「上下同欲者勝」是關鍵,所謂「同欲」就是管理學上說月的「共識」,中港之間最需要有共識,減少分歧,彼此同心協力,才能眾志成城。而所謂「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則有待中央要對港人有信心,由港人公投選特首,筆者絕對相信港人不會選一個對抗中央的特首,否則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