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18
經「山竹」考驗的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於10月23日(周二)揭幕,由習近平主席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掌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致辭表示,大橋開通後有助三地人員交流及經貿往來,對大灣區發展有重大意義。大橋創下多個國內及國際第一,三地互聯互通,成為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令中國從此由橋樑大國變成橋樑強國。
這項「世紀工程」源於1983年,港商胡應湘提出建橋連接香港和珠海。方釀26年,到2009年粵、港、澳三地終於正式動工,耗資逾千億元。大橋的設計為橋隧組合公路,而不是「一橋到底」,全因大橋跨越的珠江口航道密集,包括5條主要航道,其中一條更是附近海域唯一可供大型運輸船隻通行的深水航道,而要在此航道上建橋,橋面需高80米,橋塔更可能高達200米,問題是港珠澳大橋處於香港國際機場附近,該海域的建築物被限制不得高於88米,所以工程團隊反覆研究後,大橋設計決定以海底隧道連接橋樑。
跟著而來的問題是,海上沒有島嶼可供作隧道的出入口來連接大橋兩端,所以工程人員另要建造東、西兩端的人工島。但是人工島所處的海床上有15至20米厚的淤泥,若移走大量淤泥,將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最後工程人員決定以鋼圓筒圍島的方法造島,將120個直徑22米、高40至50米的巨型鋼圓筒釘入海床,圍出人工島,抽走裏面的海水再填平。每個鋼圓筒橫切面近一個籃球場般大,高約18層樓,重550噸,工程浩大,但也是世界首創。
如今的港珠澳大橋,總長約55公里,包括長22.9公里的主橋、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及4個人工島,預計使用壽命為120年。其中海底沉管隧道,水深40米,施工難度極高,全長6.7公里(約紅隧長度3倍多),已打破了韓國長3.7公里的巨加大橋海底沉管隧道路段的紀錄。
負責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叫林鳴,他的工程團隊曾打算聘請荷蘭專家做顧問,但荷蘭一方當時開出15億人民幣「天價」作顧問費,最終雙方因談不攏價錢而作罷,當時一切只能靠中國工程師摸著石頭過「海」。工程團隊2013年起運送及沉放沉管,其後在海底逐一進行無人接駁,有如「海底穿針」,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用了4年時間完成沉放全部沉管。所以筆者建議要為這位林鳴工程師立個雕像,置於大橋上以作紀念。
本來內地的橋樑工程,一直為人詬病,「豆腐渣」橋樑頗為普遍,「中國式塌橋」更是不斷發生。非正式統計顯示內地平均每年有7.4座橋樑倒塌,不到兩個月便發生事故。有專家分析,除了在建造過程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外,內地橋樑設計的承重多是不符實際。今次的港珠澳大橋讓人較為放心,因為是粵、港、澳三地合作,特別是有香港的的工程師把關,馬虎程度會大大減少。
但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吹襲粵、港、澳地區,港珠澳大橋堅固屹立,沒有重大損毀,證明這不會是「豆腐渣」工程,也等於向港澳居民派了定心丸。今後這座大橋多半能具政治、經濟及社會意義,為港澳融入大灣區發展創造更堅實的基礎。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