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022
「動態清零」及「與病毒共存」
近期,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在全球快速蔓延,並引發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香港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連續多日破千。當前,疫情處於全球大流行期,病毒正在不斷變異,受感染人群日益增多。內地的防控總策略,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做到對病例及早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
在這種思維指導下,內地提出「動態清零」的口號。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動態清零」的說法其實不太好,容易引起混淆,特別是「清零」二字,給人的想法是「零感染」。但國家衛健委專家梁萬年,回應動態清零政策時已曾表示,動態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控制它、切斷它。
據梁萬年的解釋,動態清零包括三方面:一是及時主動發現傳染源,包括患者、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攜帶病原體的其他動物;二是發現病例後,快速採取公共衛生和社會干預措施;三是有效救治,盡快、盡量阻止疫情進展。換言之,這是追求最大限度統籌社會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以最小成本達到最大防控成效。
可見所謂「動態清零」,「動態」兩字可取,「清零」兩字則不可取。「動態」是視乎具體情況作出應變,所以與其說是「動態清零」,不如說是「靈活掌控」,反能更準確和更貼切道出箇中要點。
中國走「動態清零」之路,那邊廂,歐美則主張「與病毒共存」。這個說法,同樣不太妥當,給人的感覺,是對付病毒,甚麼也不做,因而被指摘是「躺平」。更有指「與病毒共存」,等於是「與病毒共赴黄泉」,任由病毒肆虐,舉手投降,與自殺也相差無幾了。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為「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有所辯解,指實行「與病毒共存」的地方並非「躺平」,而是透過提升疫苗接種率和「自然免疫」的方式,達至全民免疫,同時對經濟不會造成重大影響。而其背後的思維,是堅信如果受感染的人數愈來愈多,整個社會的免疫能力也會提高,因而使用張弛有道的措施令疫情以可控的速度「爆發」。
曾主席因而將「與病毒共存」之說,美化為「動態免疫」。說是「美化」,因為注重提升疫苗接種率,可不是「與病毒共存」的專利,講「動態清零」或「靈活掌控」,同樣是全力「谷針」。不過追求「自然免疫」,雖說是言之成理,卻有逆境求存、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味,對老百姓來說,眼看染病數字天天大幅標升,驚心動魄,如何可以心安?
其實敵人只有一個,而「動態清零」或「與病毒共存」,根本不應對立,並加上政治標韱。不管黑貓白貓,能夠捉到老鼠便是好貓。再說,「動態清零」在內地行之有效,是配合內地的國力、科技、資源、人力,以至管治制度。要「動態清零」,疫情發現之初的黃金24小時是關鍵。
(iStock)
但香港如今無論是注射疫苗或強檢跟進或隔離病患者,全都滯後,所謂「動態清零」已成廢話。一國兩制,香港一制不是內地一制,內地可以封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封城是切腹。如何在「動態清零」及「與病毒共存」之間取得平衡,便要考驗特區政府的管治智慧了。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