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2015
殺兒自殺的複雜心理
會每當看到新聞關於為人父母者,先把孩子殺死,然後自殺的報導,大家都感到不安和困惑:稚子無辜,為何下此毒手?
這時,各種各樣的分析便相繼出現:
甲說:「這位爸爸生意失敗,遭親友騙去錢財,婚姻又失敗,身體健康又有問題,孩子又年幼無助,那自然是極度抑鬱而出此下策。」
乙說:「女方有第三者,男人心裏傷心,把所有怨恨都歸咎於女方,雖然離婚卻不願交出子女,走到絶路之時,可能是那種報復之心,要讓她一生悔疚。」
丙說:「不對,種種跡象都顯示這位爸爸深愛孩子,他應該是放心不下,自己求死,卻不相信他人,甚至是已離異的孩子媽媽會好好的照顧孩子,所以才出此下策。」
丁說:「男人要面子,怎會向家人求協助?當他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前景,他只有自責。若他一次又一次被自己信任的親友欺騙背叛,他又怎會相信人家會真心真意幫助他的呢?」
我的看法是以上的分析全都可能是這類事件的一部份事實,都是很多殺兒自殺者的經歷。
當一個人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而感到極度沮喪時,他會䧟入「抑鬱三無」,即無用、無助、無望這個思想上的無底深淵,失去自信和奮鬥力,不是覺得人家幫也幫不了,就是覺得無人可靠可信賴,或者就算人家有心也不想負累他人。
若一個極度沮喪的人身邊沒有任何人或事可以令他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整個局面,而他在這段期間內更自封閉,沒有和外界接觸,繼續終日坐在愁城,那些「抑鬱三無」的想法會更加加劇。
很多人以為抑鬱沮喪只是不開心、哭哭啼啼、悲觀。事實上,抑鬱沮喪也會有很多怨和恨,很多前人舊事都會在腦海中湧現,這自然是那些傷痛的片段,是令人憤怒的事情。這些回憶更加勾起更多不順利不愉快的記憶和情緒,令人走進更加抑鬱沮喪怨憤的狀態。
若果這些怨憤只不過是針對報復他人,報復社會,那就會走出家門去找那些人晦氣,去尋仇。但是,當一個人怨憤的對象是自己的時候,他最想做的是自殺,而不是傷害他人。
在這階段,那些悲觀的想法會擴散到身邊仍需照顧的人,孩子年幼,沒有獨立照顧自己的能力,左思右想,也想不出誰會好好的疼愛孩子。若自己在短暫未來因病逝世,孩子便孤苦無依,前景黯淡。愈想愈覺得孩子的未來會是更悲慘,比自己更無助無望。
不少親友在事發後自責,認為若能及早干預也許能避免悲劇發生。奈何實際情況可能比想像中更複雜,因為在這種狀況中的朋友,只有在思想爭扎的階段中才會提及自殺求死的想法。當他們去意已決之時,他們反而會變得心境平靜,努力在人前掩蓋,扮作一切如常,暗地裏卻在準備,以免他人干預他們的計劃。所以,那種突然的平靜反而是最誤導旁人,是風雨欲來的訊號。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