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2012
把握眾多致富的機會
連續兩期講了如何可賺得第一個100萬元。有朋友指出,新畢業就算每年省吃儉用,儲得10萬元,10年後有100萬元,但由於通貨膨脹,到時的100萬可能大為縮水了。我說,這說明不能單純儲蓄,要一邊儲蓄,一邊投資,別人10年儲100萬元,我們要5年儲100萬元,然後變成幾個100萬元!
每個人都經歷過年青歲月,都曾經「交學費」,最重要是交完學費之後,能否有所得益,把學費以倍數賺回來。
談儲蓄之前,年青人首先要做到的是量入為出。大學生碌卡很方便,但若有先使未來錢的習慣,便等於在低息時代也要高息還款,畢業後出來工作賺錢,也很可能繼續碌卡消費。得閒鬧爆政府,話係社會的錯。
碌卡較方便,同時有回贈有折扣,為何不碌?我也認為碌得過,但必須有錢準時交卡數,不用付利息,這才是精明消費者。
懂得量入為出之後,便要努力開源節流。打工有收入,也可利用工餘時間賺外快,這不一定一世人打兩世工,可以有空時接小量外判工作,或買賣有二手市場的限量紀念品,賺得幾多得幾多。
例如,一個月本來搵12000元,每個月省下5000元,打些小工玩些賺錢玩意每月賺多3000元,一個月便可儲蓄8000元,一年就有10萬元,這並不太過吃力。而有了10萬元,便擁有在金融市場投資的本錢。我認為,就算父母交得起學費,唸大學時最好已係半工讀,這樣,畢業後就更會有開源節流的概念,懂得儲錢和賺錢。
外國人喜歡譏笑香港人係逐錢一族(money chasing animal),但我們不用介意,歐洲青年習慣課餘工餘談談情、拍拍拖、飲下午茶,不追求物質,生活好像很寫意,但可惜時不與我,這樣的生活態度只會令國家的競爭力不斷減弱,失業率不斷上升,畢業等於失業,政府愈來愈難負擔救劑金。逐錢一族遠勝過豬國子民。
平時對公司有多一點貢獻
「窮爸爸富爸爸」好像很不道德,認錢不認父。人生當然不應這樣,但若家長只懂工作和儲蓄,倒也應把眼光放遠一點。
「窮爸爸富爸爸」的重點在於指出單靠打工難出頭,必須學懂投資或創業,但作者清崎並不是教人上班時偷懶,而是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更多知識,為投資和創業造好準備。故此,一份好的工作,必須同時有持續學習的機會,若知識增加後不能升職加薪,可搵工跳槽。收入增加,投資的本錢亦增加了。
人生的發達之夢應該是成為上市公司老闆,但只有極少數人成功,如今要創業,宜留意新經濟,在網上做生意,利錢是否大很難講,但本錢較少。反之,若租個舖面創業,到頭來就算生意不俗,也可能只是為「地主」打工。
是否一定要創業才可發達呢?清崎其實主要是透過房地產投資(投機)累積財富,在低價時買磚頭往往是最佳投資,這要時刻緊記。各地的樓價由上升到泡沫到爆破,一生人必定碰到這種情況,可能不只一兩次。但當低吸機會來時,是否有能力和膽量入市呢?到時經濟定必差劣,會否擔心職位不保?平時就要有較其他同事對公司有多一點貢獻,擁有較多技能,則就不怕經濟不景時失去工作,到時便可放膽趁較低價買樓了。
但樓市幟熱時,買樓的風險愈來愈高,碰到爆破,可能不僅全部首期輸光,還會淪為負資產。故此,現階段若儲了一些錢,暫時還是在金融市場投資較佳,金融市場近年處於大型上落市,應候準「優質投資項目被錯殺」的機會,即是說當市場犯錯價格無端大跌時買入,便是低風險高回報的良機,也是令財富較快速增值的機會。
金融投資當然要學習,不可能只是跟買股號。又要賣廣告了,最好每天都閱讀我在《經濟日報》網的股評文章,應有所得。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