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2014
陳皮之前世今生(1)
早前閱報有一則關於百年陳皮的失竊案件,估計損失接近二千萬港元,暫且不論錢銀價值,若然這批陳皮確實保存了過百年,好幾代人的精神與心血,絕非金錢可以衡量,皆因陳皮貯存保養最費心力,尤其在香港這種潮濕狹窄的居住環境,更是頭痕。
年少無知,從前總是嫌棄媽媽在綠豆沙、蒸泥鯭或蓮藕湯內加入陳皮,當時只覺那股氣味臭不可擋,年長後才慢慢懂得欣賞其質樸馥郁、越陳越香的獨特餘韻;更重要的是陳皮極具養生療效,人到中年,不怕死只怕久病,把身子養好一點,祈求避免跟病魔糾纏,時辰一到立即玩完,一了百了。
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肺經,具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之效。當中又以廣東新會所產的大紅柑為上品,民間流傳廣東有三寳: 「陳皮、老薑、禾稈草」,可証廣東陳皮之江湖地位,難怪陳皮又稱新會皮、廣陳皮。
早於元代初期(1271年—1368年)已有廣東新會盛產大柑的記載,皆因新會具三山環抱的峽谷地勢,造就了天然氣候,同時位處鹹淡水交滙處令水質特殊,為種植新會柑提供了絕對優勢;另方面,柑農深諳柑樹不喜長時間日照的特性,遂以新會另一重點農作物蒲葵樹作為柑樹的天然屏障,把柑樹種植在大片大片的葵樹林中央,葵樹畢直高嵩入雲、葵葉寬大而不開裂,正好為短根的柑樹作遮蔭。
為了這篇文稿,去年入秋專程跑到油麻地果欄作資料搜集。甫踏進街頭,已看到一排排的柑皮彷如地毯般舖蓋到街尾,又見嬸嬸們坐於店前忙於割開大柑,去了皮的柑肉則置於路旁以待棄掉,可惜?她們說柑肉太多,沒辦法。
忽爾發現一店內堆滿印著「真正新會柑」的紙箱,抬頭又見柑皮串起來掛在牆上,看其色澤相信已陳化了一些日子,想必是內行人,膽粗粗跑進去找著店主游老闆討教討教。
「八月份出售的多數不是新會出產,正宗新會柑十一月最靚,每星期只有兩百箱運港,因新會地方小,不可以大量生產,有商家遂把種植移至廣西,令貨源增至每日二千多箱。」嘩,平民百姓怎懂分辨?老闆即場開箱拿出兩個正宗新會柑來解說:「新會柑的底部有圓圓的凹陷位彷如菊花紋!」照片效果強差人意,拿著實物用心細看,的確隱約浮現一朶小小的菊花!
「新會柑每箱15公斤,約30磅,售價$250- $300,去柑肉後只剩5磅,可製成三串柑皮,每串約售$150,扣除人工,其實只是微賺;價格每天都有上落,視乎供求。」同是新會柑又有級別之分,老闆說「千金難買花皮紋」,何謂花皮紋呢?看他開了一箱又一箱,努力地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個,但見其貌不揚,不知就裡,定然棄之如敝屣!
(二之一。待續)
【你點睇?】高拔陞指醫管局將採購內地醫療儀器配合政府節流,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