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10
不做職場機械人
最近網絡上有一部超級火爆的電影,好幾個朋友都跟我推薦,找來一看,嘩!是三個多小時的大堆頭。但整部片看下來,竟然一點都不悶,看完後更是回味無窮。說的是去年出品的一部印度電影《三個傻瓜》(3 idiots,又譯《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故事發生在鄰國印度,但一樣會令你感同身受。
說到印度電影,我只捧場過當年的奧斯卡得獎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話說回來,這又不能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印度電影,而是好萊塢出品。小時常聽父母一代提《大篷車》,是上一代的回憶;但青年一代,吃慣了薯條漢堡,看慣了大場面的3D電影,每天忙到恨不得有25個小時,有幾個會對拖沓的印度歌舞電影感興趣?
《三個傻瓜》海報
這部電影去年聖誕上映後就打破印度票房紀錄,並獲得一系列本土電影獎項。因為沒有引進,一直在網路上流傳,點擊率高企,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想來原因有二:一是抨擊填鴨式教育;二是討論學習與興趣。
這樣說似乎很沉悶,但難得這部青春勵志電影拍的趣味橫生,經常會叫你笑到捧腹。故事發生在印度一所頂尖學府,競爭激烈,好像高壓鍋一般。學生們都為了各自的理由刻苦讀書,有是為了擺脫貧困,有是為了父母的寄託,有是為了發達富貴。其中一個橋段,有學生不堪壓力,在牆上寫了「I Quit」之後就跳樓了,可見壓力之大。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一人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學習,除了主角蘭徹。所以他成為只問成績不問學識的填鴨式教育中的異數,大多數人眼中的傻瓜:蹺課、不讀書、搞一些稀奇古怪的無用發明,甚至經常挑戰權威教授!
記得電影中蘭徹引用了一句格言:「Chase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他的邏輯是追求卓越,成功就會不期而至。他將興趣擺在第一位,因為喜歡機械才讀工程學,想成為一名工程師。當然,影片的最後,他用自己的愛好回饋社會,亦取得了別人無法達到的成就。有多少人會像他一樣?更多的人是前後顛倒,只想成功,急功近利,但通過怎樣的途徑達致成功,應該都無所謂吧!
有人評論說看這部電影就像照鏡子一樣,自己身上的毛病都可以在電影中看到。片中有一個學生表白,自己自出生之日起,父親就一心期望他成為工程師,而他真正想幹什麼,從來沒有人問!這大概也是香港社會的寫照吧。如今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律師、醫生,讀金融,進投行,精通兩文三語,身兼幾門才藝,最好還有留洋經歷。現在的小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被父母的期望擠得滿滿,穿梭在各種補習社中,在外界壓力大過本身意願後,或許就無從考慮自己真正喜歡甚麼了。
打工仔也是一樣,如果太想獲得回報,追求成功,無暇考慮自己的喜好,甚至放棄自己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個職場機械人,離快樂愈來愈遠了。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