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2023
疫下貧富差距擴 灣仔中西區最富 觀塘最窮
【晴報專訊】近年本港人口結構受不同因素衝擊,政府統計處昨發表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數字,灣仔及中西區繼續「蟬聯」全港最富有地區,從事經濟活動家庭月入中位數不跌反升,分別達5.9萬和5.5萬元,超疫前2018年的水平,亦是過去22年新高;最窮的觀塘區情況亦有改善,惟最少4區家庭月入有下跌。有學者認為,疫情加劇「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情況,移民增亦可能拉動收入中位數。
統計處昨出版《2022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數字》報告書,若以所有住戶入息中位數計,中西區續是最全港最富有,住戶月賺4.23萬;最窮的觀塘區僅2.21萬,兩區按年分別多300元及少100元。
觀塘區入息雖全港「包尾」,但較5年前已大幅改善。(資料圖片)
但以從事經濟活動家庭住戶的入息中位數(不包括外籍家傭)計,全港中位數由疫前2018年的3.5萬元增至3.59萬元,升2.6%;灣仔區繼續是全港最富有地區,其次是中西區,收入分別達5.9萬和5.5萬;比起疫前升7.3%和8.5%。
觀塘未過3萬惟升幅跑贏 4區下跌
觀塘區仍是全港唯一收入中位數未過3萬地區,但較5年前已大幅改善,最新2.95萬,期內升5%,升幅「跑贏」全港。南區、東區、葵青及離島均跌,南區收入僅跌100元,最新仍達4.17萬,但跌出最富有區三甲,離島由3.9萬減至3.58萬,跌8.2%。
另移民潮亦令本港人口出現變化。去年全港勞動人口有346萬,較2018年的368萬,跌6%;東區跌最多3.38萬人,最新有23.7萬,西貢區則是升幅最高的地區,勞動人由23.6萬增至24.6萬。
「前列」家庭移民 中位數或後移
相關調查去年1月到12月進行,當局無解釋住戶收入改善原因,惟期內本港經歷第5波疫情,經濟至今仍在復甦。嶺大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估計,部分行業不受疫情影響,如公共事業或公務員等,有個別甚至受惠於疫情,變相或將全港貧富懸殊擴大到連個別分區都可見。他又稱,若較多在收入中位數前列的家庭移民離港,中位數亦有機會後移。
工作人口減少亦反映在稅務局一年一度派發的「綠色炸彈」上。局方下月2日會發出約240萬張個別人士報稅表,不但按年少7萬張,更是連續3年下跌,比高峰期2019/20年度的277萬張,少37萬。稅務局局長譚大鵬去年強調,無法從報稅表及清稅個案數字,判斷納稅人是否移民。
人口老化加劇 黃大仙最老社區
本港人口老化,移民潮或再加速有關現象。統計處最新數字顯示,全港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由2018年的16.4%,增至去年有20.2%,比例是自2001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比當年的11%,多9.2個百分點;同時0至14歲人口佔比,則由2001年的16.4%,跌至去年10.6%,同樣創歷來新低。
去年全港有147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較2018年多26.3萬,以陸上非住院人口計,東區有12.5萬長者,佔區內人口的24.4%;最少長者的離島區則只有2.8萬,比例為15.6%。若以年齡中位數計,黃大仙中位數為50歲,是全港最老社區;最年輕的離島區,中位數則僅42歲。
現屆政府積極搶人才、拼經濟,歐陽達初稱,當局更要思考如何留住人才,如應加強宣傳彈性退休年齡,讓「有心有力」的中老年人可按自身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就業。至於基層長者晚年被迫工作謀生,他稱,長生津等福利資產審查門檻較嚴格,長者稍有入息已未必可通過審查,惟相關福利又未必滿足其生活所需,冀能適度放寬,讓長者可繼續貢獻社會之餘,負擔亦得以減輕,又建議加強社區照顧服務,釋放女性及「四大長老」的勞動力。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