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017
香港老齡化 北上安老、治病可行嗎?
港人談北上投資、北上買樓增值,不少賺個盤滿砵滿。近年香港人口愈趨老化,內地生活條件改善,愈來愈多談及北上退休;但談及北上安老、治病不多,這是不錯的選擇嗎?
北上安老:網絡跨境溝通
現時長者排隊入住政府安老院的人龍長又長,超過3.5萬人,很多排隊多年也未必能入住,每年約5000多名長者未輪到便死去。為了紓緩需求,港府於2014年與兩個志願組織協作買位,分別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養院及肇慶護老頤養院。2016年只有不到40人入住該兩所內地安老院。
隨著科技突飛猛進,人與人之間距離大大縮減,對跨境安老提供了溝通及管理便利。據伸手助人協會總幹事陸寶珠稱,內地利用先進科技比香港更為普及。「以往兩地通訊靠長途電話IDD或傳真,現在香港親友可以透過網絡Wechat及Whatapps群組與內地安老的父母溝通;內地院方可透過微信或微博發放長者的動態訊息。」此外,親友也可在網上採購如老人尿片等日用品,寄付到內地安老長者,十分方便。再說,傳統是由職員親身引領活動,現在院友可以觀看電腦屏幕參與軟件或在線遊戲,跟隨影像自行活動,無須高度依賴職員人手。
北上安老,最大的難題是醫療方面。陸寶珠稱,內地頤養院有24小時駐診醫生,院內支援比香港為佳,戶外空間大,對長期病患長者可有較佳的照顧;然而,有關醫療互通方面,跨境溝通則有待解決。「我們要知道安老長者的病歷紀錄,吃甚麼藥物。港府現推出醫健通,但未開通到內地,兩地網絡系統連接不通。」長者體弱多病,來回中港治病相當舟車勞頓。如有急症須來港治病,最近要跑到新界北區醫院診治。
北上治病:價錢實惠
內地醫療制度錯縱複雜,收紅包等亂象未減。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於2012年7月1日起試運營,冀為內地醫療改革提供經驗。該院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約40億元,佔地面積19.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36.7萬平方米(比香港瑪麗醫院面積大超過三分之二)。該院已開放床位 1000多張,日均門診量5000人次,比瑪麗醫院為2000人次更多。該院獲澳大利亞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認證,致力成為國際及內地一級醫院。
香港醫療雖然專業、聲譽良好,但服務求過於供,病床不足,等候專科動輒幾年。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事務副院長陳志權醫生說,該院並非為紓緩港人醫療服務緊張而設,乃為內地改革醫療制度進行探索。但事實上,一些港人慕名北上到深圳求醫。在香港醫院約診耳鼻喉科須要幾個月甚至近一年時間,這裏網上預約3-5天便可以,約牙科也只需幾天時間。「香港長者也可利用醫療券到該院求診。病人之中,四分之一是港人,四分之三是內地人。該院門診為200元人民幣,住院連手術費平均約1.1萬元,價格合理,因此也有毗鄰深圳的香港北區居民前來治病。」
不過,陳志權醫生說:「我們從醫的都想上網與不同專家交流,但內地網絡過不了境,無法用Google, Facebook來溝通或查找資料。」
結合科技、跨境醫療
面對本港老齡社會,土地不足,樓房又貴,港人移居內地養老料有需求,關鍵是如何在內地生活又能享有香港優質醫療服務。正如團結香港基金認為,香港應建立「盛齡城市」,這不是單一部門或機構可以做到,而是有賴政府、工商界及公民社會之間合作。
5G年代很快來臨,遠程醫療將有突破性發展,包括遠程同步手術,天津大學正在研發之中。內地科研技術發達,香港醫學治療精湛,中港兩地如何互動合作,把科技及醫學結合,令兩地無邊界的交流及行醫,惠澤兩地人民,應是雙雙贏之舉。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