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10
通才概念 AO之本
上周我於本欄提及,香港政務主任在政府公務員架構內屬“General Grades”,中譯為「一般職系」,但這職位絕非「一般」之意,而是「通才」(generalists)的意思。香港政務官通常每兩三年便調動到不同部門,負責不同政策,務求於事業發展過程中,讓他們取得廣泛的知識和豐富的歷練,最終成為通才。
通才概念是英國一個重要的管理概念,不論政府或大企業皆沿用多年。舉例說,太古集團每年均聘請大學畢業生當管理見習生(Management Trainees──MT),於見習期內將他們調動到不同部門,增進經驗。我一位朋友加入太古集團做MT,先後於國泰、太古保險業務、太古可口可樂的內地廠房及太古旅遊業務負責不同工作,表現良好的自能穩步升級;就如香港商界名人陳南祿,就是太古集團MT出身,由於表現出色而穩步升級,成為太古中國的主席。另一商界名人張永霖亦是循此途徑攀上事業階梯。這種訓練通才的管理概念跟政府訓練政務官的方法如出一轍。
話雖如此,商界和政府皆意識到如今的知識愈趨專業化,是以職員獲調動至某階段後,亦需累積某範疇的專業知識。以我為例,自75年加入政府至80年代初,我曾於多個不同部門工作,成為政府內的「通才」後,於83年起開始專注於保安範疇;先於83至86年間擔任首席助理保安司,負責管理入境、國籍、內部安全、輔助皇家空軍等事務;累積相當基礎後,於90年獲委派負責居英權工作,協助曾蔭權先生推動居英權計劃。1996年,我擔任入境署署長,取得管理紀律部隊的經驗後,再獲升為保安局局長。這就是一個文官成為保安局局長的過程。
通識和專業知識並重
當年的港英政府就是這樣培訓政務官,而香港特區政府亦繼續沿用此傳統,例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區璟智,亦是於1999年出任過副財經事務司,近年方獲晉升為常秘。另外,英國外交官的調動亦有類似安排。我於回歸前認識很多英國外交官,他們會先於不同國家擔任二秘、參贊、總領事等不同職位,經過足夠磨練後,便會按其主修的語系獲派往某國擔任大使,若其主修的語系為俄語,便會獲派駐俄羅斯。
猶記得我加入港英政府時,高級官員會向剛入職的政務官訓話,告訴我們:這工作的薪酬雖不至於讓人發達,但能確保大家有豐足的生活,不過,最重要是政務官有分處理社會大事,影響民生,所以作為政務官,應有一份使命感,熱心為社會服務。可惜,今時今日,我看不到特區政府內哪位高官能有效提高政務官的士氣,眼看愈來愈多資深政務官在取得一定經驗後,轉往非政府公營機構如金管局、貿易發展局、生產力促進局、機場管理局等,或政治壓力較輕的衙門(如申訴專員公署),顯示政務官士氣低落且缺乏方向,導致人才流失,特區政府實在應該好好檢討。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