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2015
「聲」輝難再續 粵劇要支持
名伶逝世,不但粵劇界失去一位宗師,本地藝術界亦失去一位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對粵劇藝術的傳承有一定的影響。港人在惋惜名伶離開之餘,也應支持粵劇,好讓這門傳統藝術得以流傳,發揚光大。
藝術創作需要靠教育培養,除政府外,社會大眾同樣可以出一分力。(圖為新光戲院)
粵劇名伶林家聲(1933-2015)自小學習粵劇,是近代粵劇泰斗薛覺先的徒弟,他外形俊朗,動作靈巧,文武兼備,可謂是粵劇及粵語片時代的湯告魯斯(Tom Cruise)或基斯伊雲斯(Chris Evans)。林家聲創作逾40套粵劇,劇目包括《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等,又拍過超過300部電影。他在粵劇界的成就令他三度(1981、2005及2011年)獲授勳銜,而2010年則獲演藝學院頒授榮譽博士銜,都是社會對他在粵劇努力和成就的嘉許。
評價一位藝術家,通常會以其藝術天份、其融會貫通和創新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努力為準則。論天份,林家聲九歲已做武松一角,有「神童」之稱;論融會與創新,據名伶尹飛燕憶述,林家聲博採了中國各地戲曲,包括京劇、越劇及崑劇等的元素,融入自己的動作中,讓表演更臻完美;他曾透露拜師逾廿位,即使是踢槍耍錘等動作,都會博採諸家之長,做到最好;看《貝隆夫人》,他又會受啟發,在《西廂記》的劇目中,把東、西廂布景旋轉,避免落幕換景,影響演出節奏;連看芭蕾舞,他也會研究有何值得參考的地方。
戲行內外,林家聲的努力有目共睹,至於其藝術成就則可從他演《三氣周瑜》「蘆花蕩」時的動作及「歸天」的演繹可見。去年3月,在一頒獎禮上,他以逾80歲的高齡,先後演繹薛覺先名曲《胡不歸——慰妻》及自己的《三夕恩情廿載仇》,寶刀未老,即使受柏金遜病影響,仍運腔裕如,神完氣足,盡顯宗師風範。
有人說,中國戲劇之集大成者是京劇,而京劇之集大成者是梅蘭芳,他更被譽為京劇才藝雙絕,京劇也因他而得以昇華為藝術表演體系。其實,是京劇造就梅蘭芳,還是梅蘭芳造就京劇,不得而知,林家聲也一樣,表演藝術是因個別傑出藝人得以發揚光大,還是藝人因那藝術而成就、揚名,有待商榷,但人生百年,壽命畢竟有限,藝術家、演藝人總會老去而藝術若傳承得法,則可千秋萬世。
與其追懷個別藝術家的精湛造詣,不如寄望藝術會後繼有人,繼續發揚光大。以林家聲為例,他近年就參與了很多培育後進的傳承工作,粵劇需要有心人,還要社會支持這種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但北角新光戲院的情況,卻顯示出港人對本地粵劇支持的無心無力。大家先別批評政府,反而要問自己對粵劇支持有幾多,否則,長此下去,本地文化、藝術只會隨着個別殿堂人物的離開而逐漸變得單一、後繼無人。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