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2016
先開源 後派糖
今年度財政預算案如常被各方批評做得不足,若資源有限,反映個別階層認為自己「夠與不夠」其實「多餘」,務實想想「錢從何來?」才有助解決問題。
社會不同階層均有訴求,但難全數照顧。
有人指綜援、生果金只出「雙糧」,比去年少一個月「糧」,而公屋又沒有免租等,都是預算案做得不夠的地方;又有人指長者醫療券沒有加碼,政府「不人道」。對這類意見,相信即使政府從「雙糧」加至「20個月糧」,同樣會有人覺得「不夠」,甚至「200個月糧」亦只會有較多人覺得「夠」,而仍會有人說「不夠」。我們也贊成福利多,但先要搵到錢,才可派到錢。
大家試看預算案中,今個財政年度的收支:總收入近5千億元(4,983億),其中1,381億元的利得稅主要來自約一千家公司;605億元的薪俸稅來自約10萬名納稅人,而扣除總支出4,869億元,僅餘約百億元,恐怕派極也不會有「20個月糧」。
若要求增撥財務資源,以應付新增福利,便要在現有稅項上加稅、開徵稅種、擴闊稅基等,單加稅,大家認為以上納稅人可會贊同?尤其是公司,它們會撤離,也意味着本地勞工市場損失職位,他們又或簡單地用合法途徑避稅。因此,當世界各國,包括先進國家如美、英等,都求減稅或推行稅務優惠,香港反而要加稅以求更多社會福利並不明智。
今年適逢選舉年,很多政客會為選票而盲目提出一些不合理,甚至非理性的「派錢」要求,但他們只懂攤大手板問「攞」,卻不會反轉手掌去「搵」,出謀劃策、想方設法,幫「手」、幫口去開拓一些新的財務資源,貢獻香港。
在貧富懸殊問題嚴重的社會,要「仇富」,以「劫富濟貧」為政治口號的政客十分有市場,但若一些他們號召敵視的企業因此而撤離,最終誰人利益會受損?其實,我們也強調今時社會福利確有未盡善美的地方,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無米落鑊,說甚麼都是空談,還是老問題:錢,從何來?
當然,有錢不用,是財爺不對,以今個財政年度的經常開支(3,475億元)對比近5千億元的總收入,就會有逾1,500億元盈餘,若不以之派糖,而以昨文提及的四大範疇分配,會否另有氣象?
無論如何,筆者希望,今天所有聲稱替弱勢社群爭取更多福利的政客,都能提出生財之道或撥備之源,但不能動用庫房儲備,否則,你們就像只懂賣家傳古董的「二世祖」,沒有生財良策,只慷納稅人之慨去譁眾取寵,為自己爭取選票。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