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2017
助科研發展 增港競爭力
社會普遍期待美籍華裔的港大候任校長張翔可帶領香港大學,擺脫政治困擾,邁向另一個新階段。作為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港大更需要趁這機會,為自己重新定位,培育香港新時代的人才,增強港競爭力。
大學的管理及領導固然重要,但大學對社會較直接的影響,還視乎其人才(學生)培育及學術研究的成就。正如昨日本欄指出,近年港大在國際或區內的大學排名通常較過去遜色,無論排名的準則是甚麼,排名差了,都會令人懷疑是師資不善,學生質素低落,還是兩者俱強差人意。其實,不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大學排名也如是;在知識型經濟裏,知識產權得到前所未有重視的年代,「不進則退」尤其真確。
近日,多年來從事發光材料、太陽能與光化學研究的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成功研發出以金取代銥(Iridium),在顯示器產品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內使用的技術,打破了美國、德國OLED使用銥的專利及市場壟斷。新技術令OLED效果相近但成本較低,有助相關顯示器產品進一步普及。較令人留意到的是,這項研究計劃是由5間大學,包括港大、科大、理大、城大及浸大聯手組成跨學科團隊負責,5年前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研究資助局撥款開展的。
另外,從事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的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在糖尿病研究及防治方面的成就,令她負責的逾百個項目,得到港府、本地及歐美醫療衞生機構,以及跨國企業達6億港元的資助。
舉出任、陳兩位教授的學術成就和研究領域,兼且市儈地說明項目都獲資助,旨在表明研究成果有「錢」途,資助尤其是來自商業機構的資金,才會跨國而來,而本地學生(無論本科生或研究院生)具體的得益是可參與其中,走在那個學術領域的最前沿學習,而不必等學術期刊,甚至書本內那些較過時的資訊或知識。
而大學這類「一手科研」的參與及學習機會,正十分需要一些國際級學者去領導,帶起風氣。
世界轉變,大學何嘗不是?大學若只依賴政府的資助,任何發展都必然有限,尤其是新世代以創新產業為經濟引擎,若僅指望政府加碼資助,可能還不及以實際科研成果「利誘」企業解囊來得有效,而且科研不離客觀事實,沒有政治「污染」,也特別「自由」。只要能夠改善人類的生活,提升幸福,哪怕是隱形物料、OLED、糖尿病防治;生物、電子工程或火箭力學,都可促進服務人類的學術風氣,都值得支持、鼓勵,例如本地醫院已透過高錕多年前發明的光纖,在聯網內大量傳輸病人醫療資訊(如病歷),促成醫護轉介,這對救死扶傷,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