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2018
勞資協商 更勝一刀切停工
超強颱風「山竹」吹不散香港,但它造成的嚴重破壞,卻撼動著人心。有人批評政府風災後的善後工作,尤其是「停課不停工」的安排「堅離地」。打工仔風後上班的具體困難與心情不難理解,但在「停工」這勞僱問題上,大家不妨客觀想一想。
打工仔風後要上班,但公共交通未能配合,而且可能還要冒生命危險,部分打工仔真是攀山涉水才到車站;進站後又要排隊候車1小時以上,那是令人極為身心疲累的過程。因此,急於上班的打工仔昨早至下午都怨聲載道,有人更用一張像電影海報的合成相片,戲謔「返工」有如穿越叢林、在暴龍口下逃生般困難,真是歷劫餘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此時要求勞資互諒互讓,似乎是「火上加油」,但有些事情是否還是要實事求是地考慮香港情況,而不是但求情緒宣洩?
有人以深圳實行「四停」,即停工、停業、停市、停課;廣州實行「三停」,即停工、停產、停課;廣東省沿海城市還加上個「停運」,來批評香港僅宣布停課並不恰當。不過,正如有人指林鄭有權宣布停工一樣,反之,林鄭在平衡過社會利益之後,她是否也有權決定打工仔繼續上班呢?
內地城市實施「三停」、「四停」,有人要求香港跟隨,港人經常強調香港要保持自己管治的獨立性,從何時開始,香港的措施要與內地行政指令為先的城市看齊?內地可以三停、四停、五停、六停、七、八、九停,因她是一國,香港是否一到停工就可一國兩制變一制?
要求全港停工,即是「一刀切」,是否符合社會整體利益?部分行業運作、僱主的損失又是否需要考慮並兼顧?若香港行政指令可直接影響港商業運作及生態,打工仔又可願意見到?例如︰
服務業的停市、停業︰影響銀行、股票市場的本地及國際交易,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能輕率;至於一般零售服務業,在昨天停課的情況下,部分港人無形中多了一天「家庭日」,有助刺激本地消費,零售、餐飲等服務業多做點生意,無可厚非,若政府叫「停」,對這類服務業,特別是中小微企的老闆又會否造成重大損失?
工業的停工、停產︰工業有其生產周期,犧牲了一天,可能也額外為僱主添加了成本壓力,例如工人需要加班趕貨等。
彈性上班安排相信會有效應對天災過後的交通擁擠情況。
昨天下午公共交通陸續恢復有限度的服務,要政府宣布停工半天還是一天,甚至像停課一樣,宣布繼續停工?永遠有一條界線可以批評、可以爭拗,但我們會相信,勞僱雙方互相體諒、彈性上班時間、在家工作等,都可以是嚴重風災後上班的指引及方案,其實也一直是勞僱協商的方向。打工仔可能要問自己的是︰一個不會體諒員工的僱主,還值得繼續為他服務嗎?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