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2016
舅仔家用少畀需求多 外母被怨偏心 (晴報)
家用問題往往是家庭爭拗的導火線。有網民數算舅仔只給1,000家用,但外母除了買樓給他,又支付雜費,批評她太偏心。社工指部分長者仍然重男輕女,給家用視乎能力,子女也要調節心態,勿太干預父母運用金錢,否則造成家庭不和。
父母對子女「大細超」,難免會出現爭拗。有男網民訴說從事文職的舅仔,每月只給父母1,000元家用,但日日回家「黐餐」兼帶飯盒,所住單位又是母親買給他,事主認為外母對子女厚此薄彼,為此感不滿。帖文指,「咁多年來,我外母所有支出,電話費、家用、雜費,所有嘢都係我老婆出嘅……」。
部分長者重男輕女
有網民指其男友家有三兄妹,但男友母親對長子偏心,事事為他著想,對其餘兩個子女則不太關心。另有網民認為,部分家長會對經濟環境較弱的仔女照顧周到,而環境較好的子女,就未必會幫忙太多。亦有人批評事主是「塘邊鶴」,不應干擾外母一家的事。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指,部分長者對弱勢子女偏護,的確會引起其他子女不滿。「曾有婆婆有一女一子,女兒當教師,兒子任散工,家住居屋由女兒供款,兒子每月只給一至兩千元家用,手緊時甚至向媽媽討錢支付生活費!」結果,女兒不滿媽媽偏袒弟弟,常在母親面前「單單打打」,令婆婆難受。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督導主任蘇艷芳表示,部分長者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難改,覺得兒子才是家族延續下去的人,女兒婚後有夫家照顧。「曾有長者不捨得食及去旅行,將子女給她的家用省下,為其中一名兒子供樓,引起其他子女不滿。」她建議子女給家用按能力而定,但長者對子女需一視同仁,子女亦不應對父母如何用錢干預太多。
家用分配不均損和諧
香港長者協會主席麥漢楷指,每位子女的性格不同,部分人或不計較,部分人或專「搵著數」,家用分配不均有損家庭和諧。「好像個案中的女兒給媽媽家用,媽媽見有錢剩,就用來貼個仔。過去亦有父母甚至借錢幫個別子女,令其他子女不滿。」他建議長者勿透露各子女給多少家用,即使生日或旅行等費用資助也不用透露太多。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