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2/10/2017

誰的青春沒有一對Converse?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當你想買波鞋,你會直接去Adi、Nike、當你想買好睇又潮的牌子你會去New Balance,或者Asics Tiger、Reebok,甚麼情況下你會去Converse?

 

  對於Converse,只能說愛過。

 

  大概五年前或許更早,滿街都是Converse的天下,對一雙做工一般,沒甚麽科技含量的帆布鞋來說,為甚麼這麼受歡迎呢?一直是個謎。現在提起這品牌,特別老土,又好似提起一個很久不見的老朋友,等於妳仍在聽Twins、草蜢、阿Sam、阿Lam、有點懷舊,這個品牌已不屬於互聯網年代。

 

 

  Converse的歷史可追溯至是20世紀早期,比Nike和Adidas都要早的多。最初的Converse不是一間專門只賣運動鞋的品牌。反正和橡膠有點關係的他們都做,曾經賣過輪胎。

 

  1917年是Converse的轉捩點,當時發表了All-Star籃球鞋款,自其問世至今,All-Star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歷史上最著名的運動鞋之一,等同美國歷史悠久的品牌如老麥、可口可樂、福特汽車、Levi's、Starbucks一樣,成為美國文化精神的象徵。

 

 

 

  同年,一位叫Chuck Taylor的年輕籃球運動員加入了NBA,選了Converse All Star鞋做的運動鞋。由於他不斷地推薦Converse All Star賣給各大學、高中地籃球隊,所以1921年,Chuck Taylor便與Converse簽約,成為Sale屎兼代言,展開傳奇性合作的一頁。

 

  那時候美國的NBA賽場上,Converse絕對是霸主,幾乎所有的NBA球員都是穿著Converse的鞋子上場的。

 

  直至Nike出現。

 

  1964年年初,美國奧勒岡州一二十四歲的青年人,向父親借了五十美元,跟日本的鬼塚株式會社訂了十二對米白色跑鞋,這個年輕人名叫Phil Knight,從代理銷售這十二雙日本鞋開始,50年後、超過半世紀的今天,他所創立的Nike年營業額已超過三百億美元,全球員工六萬八千多人,代工廠與消費者遍世界,是全球第一名的運動用品大廠。

 

 

  他曾經是二流的跑步選手,他的創業夥伴中,一個半身不遂、一個酗酒死肥佬、一個只要有書讀萬事皆休,這個組合只有兩個字可形容:Shoe Dog,鞋痴,他們是迷戀跑步、迷戀運動、迷戀運動鞋,迷戀到令常人不解的團隊。還有一位,是Knight念大學的跑步教練,不斷瘋狂手工打造運動鞋給他試穿。

 

 

  安逸的環境意味著缺乏有力的競爭,缺乏競爭導致Converse的產品進步很慢。在Nike殺入NBA賽場前地幾十年時間裏,Converse籃球鞋雖然也在不斷發展改良,但是幾乎沒進步。

 

  1982年Nike推出了氣墊科技的Air Force 1籃球鞋,完全技術性擊到當時的Converse,體育用品市場瞬息萬變,大家都在鬥高科技,由於Converse的科技理念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很快就被Nike、Adidas等品牌運動鞋超越,回天乏術,頹勢已經難以挽回,終歸無法自保。

 

  2001年,Converse破產,2003年被Nike以區區3.0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百年品牌不得已寄人籬下。之後,Nike獲得了Converse多年積累下來的球員和管道資源。Converse的籃球產品最初作為Nike在低端市場的佈局而存在。

 

  Nike始終是Nike,接手後也在社交媒體中有過一些炒作,潮流興復古,Nike利用強大的行銷團隊和遍佈全球的銷售網路,Converse逐漸迎來了復蘇。隨著定位和策略的日漸清晰(夠Cheap、夠Old School),前幾年的增長勢頭也很強勁,2012年和2013年的收入分別為13.24億美元和14.49億美元;到了2014年,它的營收再攀升至16.84億美元,同比大增16.22%。那時每天能賣出27萬對Chuck Taylor,一年能賣出一億對。不過衰在冇後勁,2016年的成績並不盡如人意。

 

 

  Converse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從曾經的籃球鞋到如今的帆布鞋,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穿Converse了,不夠潮。這畢竟是一份關於青春的追憶,就像妳們兒時看Yes Magazine、聽Madonna、玩過那些難以遺忘的小物件,經歷的歲月才是真正的百年難得。

 

  2017年,1999年出生的孩子已經年滿18歲。而1990年出生的已經27歲,早已經到了為人父母的年齡。由於90後生長在物質豐富的年代,他們消費要求高且個性難以取悅。隨著他們逐步成為新消費的主力軍,對整個消費市場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可以預見,之後的消費升級也將集中圍繞這些特質和領域來展開。正如互聯網並不是我們要不要選擇的東西,而是你必須適應它。我們考慮的將不再是如何影響90後,而是如何適應90後的問題。

 

  90後乃至00後作為全球消費市場中最具潛力和爆發力的人群,未來消費,更多強調的是連接,連接的是有共同愛好和興趣,志同道合的人。

 

  現在的確找不出甚麼理由去購買一對帆布鞋,可能喜歡穿它的人都老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