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8/09/2020

【脫勾危機】全球供應鏈版圖分裂成中美陣營,觸發iPhone生產線大遷徙!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方展策

    方展策

    少年時,曾研習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學無所成,僥倖畢業。成年後,誤打誤撞進入傳媒圈子,先後在印刷、電子、網絡媒體打滾,略有小成。中年後,修畢資訊科技碩士,眼界漸擴,決意投身初創企業,窺探不同科技領域。近年,積極鑽研數據分析與數碼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開發項目;有時還會抽空執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學,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終身學習。

    智城物語

Photo: 圖片由作耆提供

  中美衝突帶來脫勾危機,全球供應鏈被迫接招,逐漸走向美國、中國「G2」發展模式,分裂成「對美國」與「對中國」兩大陣營:從中國遷往印度或東南亞的生產線,為美國與全球市場製造所需產品;留守中國的生產基地,則供應產品給中國內需市場,衍生出中美兩大供應鏈系統。這樣對全球製造產業發展會帶來甚麼影響呢?

 

  所謂「G2」模式,其實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於2019年提出的供應鏈發展概念。他認為,當中美角力從貿易戰演變到科技戰,國際經濟貿易的主導者不再是「G20」(二十國集團),而是「G2」(美中兩國),形成「一個世界,兩套系統」(One World, Two Systems)的格局——這是一個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的轉折點,郭氏呼籲製造業者宜早作準備,才有把握機會的能力。

 

  踏入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中國為防堵病毒擴散而宣布封城,致使全球仰賴的世界工廠陷入停擺,讓製造業者充分了解「世界工廠」模式背後的潛在危機;為求分散風險,各大企業開始轉向「區域製造」模式——把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印度、東南亞,或拉丁美洲區域,令原本是虛無飄渺的「G2」概念,逐步邁向實現。

 

  近期,蘋果(Apple)代工廠動作頻頻,似乎要為全球供應鏈分裂成中、美兩大系統做好準備。2020年7月17日,台資代工廠緯創宣布,位於中國昆山的iPhone廠房以新台幣138億元(約36.6億港元)售予中國代工廠立訊精密。8月18日,台資金屬機殼廠可成宣布,位於江蘇泰州市的iPhone機殼廠房賣給中國玻璃蓋板廠藍思科技。9月16日,中國比亞迪集團旗下比亞迪電子表示,將會加入iPad代工廠商行列。凡此種種皆被外界視為蘋果正在重組供應鏈的舉措。

 

  目前中國市場佔蘋果營收達15%,僅次於美國市場,迫使蘋果不得不迎合中國發展紅色供應鏈的官方政策。同時,紅色供應鏈能夠獲取政府補貼,亦有助蘋果降低生產成本。譬如說,立訊的Apple Watch代工費就比台廠便宜一半,估計背後應有官方補貼,否則不可能做得到。因此,蘋果選擇在中國扶植立訊,意圖打造一條專門供給中國市場的蘋果生產線。

 


被蘋果積極扶植的立訊精密,現階段已被視為中國製造業的指標性代表。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右三)曾親赴中國,在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右一)陪同下參觀立訊生產線。(圖片來源:立訊精密官網)

 

  另一方面,蘋果也策動台資代工廠加速在印度設廠,建立面向美國及全球市場的非中國供應鏈。鴻海為搶灘印度的先行者,已斥資新台幣300億元(約79.7億港元)在印度清奈(Chennai)以南50公里的地方開設生產線,目標是建立深圳龍華、河南鄭州以外,第三座重量級代工基地,據傳現已投入生產 iPhone 11;更有消息指,鴻海計劃在印度南部斯利柏倫菩德(Sriperumbudur)建設新廠房。目前鴻海的非中國產能已從25%增加到30%。

 


鴻海早已為「G2」供應鏈模式做好準備,在中國之外的印度、墨西哥、巴西、東南亞都有相當投資。現時鴻海在中國與非中國的產能是7比3,相信後者比重未來會愈來愈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鴻海看中清奈擁有印度第二大的貨櫃碼頭,所以選擇在該處設廠,現已投入生產iPhone 11,未來更有機會承擔組裝新一代iPhone 12的重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緊隨鴻海腳步的緯創,亦已落戶印度南部班加羅爾(Bengaluru)設立製造中心,主力生產低階的iPhone SE。至於iPhone第二大代工廠和碩,已於2020年7月在清奈成立子公司,正找尋合適土地設廠。

 

  近日,傳出印度政府將批准一項規模達66億美元(約514.8億港元)的智能手機製造商補貼計劃,邀請蘋果主要代工廠在印度設廠,其中包括鴻海、緯創、和碩。在中美貿易戰導致的中國製造推力,以及印度補貼計劃帶來的印度製造拉力下,未來蘋果供應鏈在印度規模將會變得愈來愈大。

 

緯創近年不斷把生產基地從中國遷往馬來西亞、越南、印度等地。圖中為緯創馬來西亞廠的辦事處。(圖片來源:緯創LinkedIn專頁)

繼鴻海和緯創後,和碩也跟上印度製造隊伍,現已在印度清奈註冊成立子公司,或會在當地部署生產線。(圖片來源:和碩聯合科技FB專頁)

印度科技重鎮班加羅爾被譽為「印度矽谷」,設有科學園區與工業區,雲集許多科技公司與工廠,因而獲緯創青睞,在此設立生產基地,現正量產iPhone SE。(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觀乎蘋果供應鏈的重組與洗牌,正朝著兩大方向發展:一是從全球化走向區域化,蘋果扶持紅色供應鏈,希望以立訊、藍思、比亞迪成為蘋果組裝代工的新主力,應付中國內需市場;二是以台商作印度代工夥伴,既可供給歐美各國,又可搶攻印度市場。

 

  以往,中印保持友好關係,中國產品在印度擁有龐大的市場佔有率。以印度手機市場為例,中國手機品牌加起來的市場份額已逾75%,單是小米手機已獨佔30%;iPhone因定價較高,所以完全不是小米、VIVO或OPPO的對手,市佔率僅得5%而已。

 

  現在,中印因邊境衝突而交惡,印度全國上下抵制中國產品,正是蘋果搶佔印度市場的最好時機。在印度補貼計劃與低廉勞動力的加持下,台資代工廠可望把iPhone生產成本壓得更低,讓印度有更多消貴者可以買得起。

 

  其實,採用「G2」供應鏈布局的不僅是蘋果供應鏈,傳統製造產業也是如此。為免受中美角力影響,Nike與adidas鞋類代工廠寶成工業很早已調整生產線,中國廠房只會生產內銷商品,越南與印尼生產基地則製造外銷全球的產品。

 

  經歷新冠肺炎的衝擊,加上中美對峙的世界變局,製造業者已清楚意識到,集中在單一國度的「世界工廠」生產模式,儘管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可是一旦發生無預警的天災瘟疫或地緣政治事件,阻斷了供應鏈的正常運作,面臨的經濟損失可能會更大。

 

  由是之故,對放眼全球市場的製造業者而言,國際貿易將分裂為中國與美國兩大陣營,因應世界局勢變化,惟有及早準備兩套各自獨立的供應鏈系統。儘管最末端的供應鏈可能要5年至10年始能完全到位,但可以預見的是,這場2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供應鏈遷徙,已成不可逆轉的產業大趨勢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