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2020
【FOCUS】經濟復甦逆風仍勁 「國內國際雙循環」顯深意
經歷一季度慘烈的史無前例收縮(-6.8%),市場期待的中國經濟隨全面復工、社會解封而「劫後重生」,仍遠難言恢復常態化。周五(15日)揭盅的4月數據顯示,除了工業增加值轉正,投資、消費仍陷負值,城鎮調查失業率更重攀上6字頭。
而就在前一日,政治局常委會首提「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適逢侵侵揚言「可以切斷與中國的一切關係」「正考慮是否要求中概股公司遵守美國會計準則」,而央媽牽頭四部委發布金融支持大灣區26條,未來政策發力點不言而喻。
面對「去中國化」山雨欲來,以龐大內需市場對沖外需嚴重衝擊,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以確保安全門,爭奪未來碳排放的定價權--政策發力點不言而喻。
投資消費齊遜預期,實際失業恐超紙面
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負轉正,同比增3.9%(市場:1.5%),主因受惠5G的光纜、集成電路等高技術製造業發力。社會消費品零售仍同比跌7.5%(市場:-7%),其中重災區餐飲跌幅逾31%。
首4月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跌10.3%(市場:10%),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仍跌11.8%,首季井噴式發行的1.08萬億專項債,效力似未顯。不過,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分別大增15.4%、25.6%,經濟結構轉型趨勢不容忽視。
此外,復工範圍擴大,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反攀升至6字頭;而鑒於該數據並未納入非城鎮勞動人口(規模約1.05億人),據法國巴黎銀行估算,全體勞動人口的實際失業率首季或已達12%。距離全國兩會開幕僅餘一周多時間,市場普遍預計北京勢把就業放在政策首位,力保社會穩定。
就在最新數據揭盅前,昨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首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或反映最高層應對「去中國化」的基本思路。
港「安全門」舉足輕重,碳交易謀遠慮
無巧不成書的是,由央媽牽頭證監、外匯局等的《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簡稱26條)》同日公布,拋開業界耳熟能詳的擴大銀行/保險/證券業開放、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等,猶值得留意的有二,一是「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二是「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
早在去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第二上市創下集資逾千億元的記錄,即再證香港在中美博弈(或對抗)的大棋局中舉足輕重。無論是中概股公司在港第二上市,還是內地5G、AI、區塊鏈等創新型企業赴港融資,實際上都相當於留下一道「安全門」,前者可借「美港股互換」避險,後者則可充實外匯錢袋。
而研設廣州期貨交易所開展碳排放交易外匯試點,更是深謀遠慮;須知,繼石油霸權後,低碳霸權正悄悄逼近。早在1月,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就在達沃斯警告,中國需找到定價碳排放的方法,否則將可能面對歐盟擬出台的碳邊境調節稅;而花旗國蓬佩奧上月底就指摘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污染國,預料其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都不會進入平穩期。」
面對「去中國化」山雨欲來,以龐大的內需市場(國內循環)對沖外需嚴重衝擊,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以確保安全門,爭奪未來碳排放的定價權--政策發力點不言而喻,箇中投資機遇值得推敲。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