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2021
從政變疑雲看突尼斯的經濟寒冬
上月25日突尼斯總統賽義德突然解除總理邁希希職務,並暫停國會運作,還派出軍隊執行命令,突尼斯伊斯蘭復興黨即指總統這舉措形同政變,至今風波未完。賽義德在奪權前曾大呼說:「 現在都是甚麼時候了?!國家哪還有餘力縱容政黨惡鬥!」
對,是甚麼時候了?!突尼斯如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深受疫情帶來的滯脹之苦,而邁希希領導的政府,近年確實犯下了不少經濟和防疫政策的錯誤,政黨惡鬥亦成為國家向前行的阻礙之一。賽義德的做法雖然有違民主,但深受經濟打擊的民眾,當中亦有不少期待總統將會組成的新任政府,可解決國家危機。
突尼斯雖是「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轉型例子,但事實上自十年前改朝換代以來,經濟一直低迷,示威、罷工此起彼落,從未有停止。工人不滿沿海與內陸的不平衡發展未有改善,失業與通脹居高不下。經濟危機成為革命的頭號敵人。若經濟無法與民主政治同步前進,恐革命亦無法開花結果。
突尼斯 (iStock)
我多次出入突尼斯,每次都遇上工人抗議浪潮。某天,我坐出租車時與司機閒談,好奇問他,甚麼叫做革命?他回說,革命就是為人民帶來美好生活轉變的一場仗。那我又問他,發生在2011年那場革命,算是革命嗎?他告訴我,自革命後生活水平下降了一半,物價則節節上升,人民為下頓飯發愁,社會安全愈來愈沒有保障,如果這還算是革命的話,只能算是一場未完成的革命。
上述是老百姓的看法。至於外界和突尼斯國內知識分子,卻只會把焦點放在政治制度上,從獨裁制度轉向民主制度,當然叫做革命。可是,改朝換代還不足夠,經濟呢?革命後的突尼斯,沒錯,政治制度的確變得民主,世俗派與伊斯蘭主義派系同有代表在內閣,奇怪的是,他們雖在不同的政治光譜上,但對經濟發展方向卻有著相同的看法,就是全速邁向私有化,並服膺於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新自由主義式經濟結構調整建議之下。
前朝的本.阿里逃亡前,已成功把160間國營企業私有化,新政府上台後進一步伸去非經濟領域,私有化水務和衛生系統,削減燃料和食品補貼,加上鄰國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動盪局勢,嚴重打擊了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令突尼斯的失業率高踞不下,特別年輕人和婦女。原來,十五歲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已佔去突尼斯失業人口百分之七十二。想不到在失業者中還有不少擁有學士學位,有些甚至有博士學位,他們從前朝失業至今,已有十二、三年之久,現在更要面對嚴峻的疫情,人民苦不堪言。
突尼斯何去何從?要繼續過去的經濟模式,還是借後疫情時代的契機,尋找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方向,另一種可能?相信這同時也是不少國家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