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2024
Starbucks、達美航空等跨國企業用AI監控員工對話!打工仔怕被視為「思想犯罪」?律師︰企業須確保合規
將人工智能(AI)工具引入職場應用,如協助進行生產力分析、幫助加快工作流程等,已非新鮮事。惟近日有指不少跨國企業已開始使用AI監控員工的工作信息,以即時了解員工情緒,做法惹來爭議,甚至有言員工或會被定義為「思想犯罪」。
西盟斯律師行合夥人黃婕(Wendy)(受訪者提供圖片)
西盟斯律師行合夥人黃婕(Wendy)、助理律師郭潔瑩(Elaine)提醒,企業在使用AI工具監察員工工作活動時,須確保過程符合法律規定。另提出5大提升員工接受度與信任的建議(見表)。
AI發展迅速,愈來愈多企業希望利用AI來監察員工的工作活動。舉例,據外媒《CNBC》報道,專門從事分析員工信息的AI初創公司Aware表示,沃爾瑪、星巴克、達美航空等多間大公司,以及歐洲品牌,委託該企監控員工之間的聊天紀錄。
雖然Aware CEO Jeff Schumann提到,透過AI技術可以幫助這些公司了解其「溝通中的風險」。可是亦有來自非牟利組織的代表、Humane Intelligence聯合創始人Jutta Williams批評,AI正為企業內部風險管理程序增添新問題,這類監控亦隨時令打工仔被視為思想犯罪(thoughtcrime)。而且,監控方式「待人如同庫存」,也是她聞所未聞的。
涉員工資料 受私隱例規管
若然企業需要使用AI監察員工的工作活動,Wendy及Elaine亦提到,當中可能涉及一定的法律風險,需多加留意。她們解釋,過程很可能會涉及收集員工的個人資料,例子包括員工姓名、員工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在香港,任何涉及個人資料的收集、使用或揭露,均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PDPO)的規管。」
根據PDPO及相關保障資料原則,1.企業應以合法和公平的方式收集員工的個人資料,且收集個人資料的目的應直接與企業的職能或活動有關;2.在收集員工的個人資料時或之前,企業必須告知員工若干事項,包括收集該資料的目的,以及資料可能會轉移給哪一類人士;3.個人資料必需要為合法目的而收集,且(除非得到員工自願和明確的同意)企業收集的員工個人資料只限用於收集時所述明的目的;4.企業必須採取適當的保存措施,以保障的員工個人資料不會未經授權或意外地被查閱、處理、刪除及使用;員工有權要求查閱其個人資料,並有權要求更正及取得這些資料的副本。
解釋工具用途 讓僱員參與決策
她們表示,企業在使用AI工具監察員工時,需要確保過程符合香港的法律規定,包括上述要求。
以AI在內的任何工具監察員工,皆可能會被員工認為侵犯其私隱,影響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因此,她們建議企業亦可以考慮採納5大措施,提升員工對企業使用監察工具的接受度與信任:
透明度:向員工清楚解釋監察工具的使用目的、範圍及企業會如何使用該數據;員工參與:在引入監察工具前,考慮員工的意見,並盡可能讓他們參與決策過程;數據最小化收集: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個人數據收集;公平使用:使用監察工具時應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所有員工;持續評估:定期評估監察工具的成效,確保工具如預期般運作並對員工的生產力有正面影響。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