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2013
全心全意陪伴勝物質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隔周四更新
有些人每日也買東西買給子女(或自己),但孩子卻不一定滿足和快樂。與孩子的相處,不要因為工作忙碌、出差、加班為而認為給予孩子的時間不足夠,感到內疚,以物質保償。我們應解釋給孩子,令他們明白。
物質補償/獎勵,可能令作為父母心理上好過一點,如果財政許可,這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但效果不會持久及不能滿足孩子心靈上的需要,雖然他們年幼不能表達。
在回家後我們應放下公事或和減少與朋友傾計,不開電腦、少聽電話、WhatsApp或wechat;即使要傾計,也要盡量縮短。如果與朋友說:「我想集中精神與子女相處,明天再講。」這樣更加好,孩子會更感激父母的關心和感到重視。
親子關係更鞏固
每周起碼用一、兩天與孩子靜靜地相處, 即使不需要每次深入談心,但孩子見到父母全心全意陪伴他,他們已感到很開心、滿足,更有安全感,親子關係建立得更加鞏固。
那種開心比每日買給他/她一件衫,或一件玩具來得持久和切實得多。
我們不需要盲目追求一些看似美好/能善親子關係的東西,但卻不一定,例如告訴孩子會儲錢買大一些的屋、賺多些錢去歐洲、美國旅行。我們只要珍惜人和物,不需要把過多的物質給自己或子女(不論是出於愛或補償)。這樣可減少他們浪費的習慣及不懂珍惜 (這是父母的責任) ,也同時改變自己的購物習慣,減少亂花錢,一舉兩得。
自小建立
我們可以嘗試溫柔地望著一個三個月大的BB的雙眼,他/她會與你相望及發出聲音,雖然聽不懂,但感覺到他/她是開心及感受到我們的愛。一個數月大的BB也喜歡我們「愛的語言」,何況一個幾歲大或青少年呢! 我對這親密的接觸/關係建立很有深刻體會/印象,與兒子們的關係便是從小這樣建立起來。
自小建立較親密的親子關係, 孩子在成長中更能打開心扉,成為一件很自然不過的事。孩子是要我們的陪伴,是全心全意和真心真意的陪伴,越早越好。
一言蔽之,愛比物質來得更切實。
我的開心事
(一) 我們一家人去卡拉OK,唱了三個小時,大兒子說:「有東西吃,裝修特別,有歌唱,好似童話故事主角,好快樂,樂而忘返。」很開心聽到他們說感激的話。
(二) 被一公立圖書館邀請做親子理財講座,兒子分享天光墟的經驗,開心他們願意參與。
(三) 幫手賣旗,疲倦但開心。
(四) 三代同堂(前校長、導員及我一家)一同吃飯,開心。
(五) 公司舉辦行夜山籌款,我們一起參加,這次3小時的旅程不算辛苦,中途欣賞維港美麗景色,完成時吃了一杯美味雪糕,很好。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